平面图形设计的象征与指代意义,不仅隐言于自身的符号、媒介法则或代码之中,而且也存在于自身的语言环境中,存在于观赏者对相关图形符号的各种理解和反应中。
本书从上述观念出发,为适应艺术设计教学的迫切需要,尽力把平面图形设计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及时地传授给学生,并根据全国高职艺术设计系列规划教材的精神而编写的。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中,结合高职高专设计专业教学大纲、计划的规范要求,遵循艺术设计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与将来相结合、专业基础训练与岗位设计相结合的原则,具有艺术设计各类专业的公共性及各门类侧重点的特色,并融艺术、技术、观念、探索于一体,寓理论于图形、图像解析之中,具有结构完整新颖、内容丰富翔实、系统性示范性强、适用面广等特点。
本书共分6章,阐述了平面图形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发展概况,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结合起来。具体地讲述了:图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要素;图形创意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视知觉;图形设计的艺术手法(包括解构方法、数理方法、象征方法、激浪现象);图形表现的艺术规律(包括对比、调和、节奏、平衡、韵律、特异);图形设计的表现技法(包括图形设计的思考方法、手绘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空幻视觉)等方面,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全书重点介绍图形设计表现技法及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连接、结合等课题。同时从图形设计的表现与创意训练出发,加强了习作示范和切实可行的课题设计。全教程突出了设计专业方向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着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图形设计的表现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职业或本科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公共教材,同时也适用于图书馆、资料室、艺术设计行业、公司、企业等单位的专职人员作为专业设计的参考资料,此外,还可作为岗位培训教材和各类艺术设计工作者、感兴趣的读者的自学用书。
本教材编写中,席跃良教授与席涛副教授负责全书的主编策划工作,并负责全书的具体编撰、图文编排、修改、统稿工作。本教材编写中,得到广州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给予的关心帮助,还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事业部的积极支持。特别感谢陈凤慧、陈亿锋、赖伟琴、卢智昊、唐延飘、司徒小云、马毅仪、梁雯、江丽嘉、冯思颖、黄结华、谢赛莲、李波、欧阳冰伦、王婷婷、叶潇婷、余梓权、邓瑾、陈钰华等同学,对他们提供的作品图片和有关老师、同学给予的大量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 者
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