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秋,清华大学出版社经过长时间策划,希望出版一套面向财经商贸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教材,这种想法与编者不谋而合。作为财经商贸类院校的教师,我们深感目前市面上的教材与教育目标及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财经商贸类院校的本科生毕业后将可能到财经商贸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如果能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中,有意识地让他们接触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那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将是非常有益的。
在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的沟通中,编者介绍了这本书在构思方面的三大特色,一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的介绍,它包括情报学,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二是突出计算机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特色; 三是经济内容方面的特色。这种构思源于目前从事这个方面研究的人员结构特点决定的。据编者了解,目前,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人员大致分为三个派系,一是以前从事情报学研究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武汉大学的马费成教授; 二是以前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学者,代表人物如北京理工大学的甘仞初; 三是以前和现在从事某个专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学者。编者的想法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认同。
根据以上想法,这本书的内容共分三篇。第1篇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述,第2篇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第3篇为经济信息资源管理。
第1篇包括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概述、第2章信息资源过程管理、第3章信息资源管理法规、第4章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与评价。
第2篇包括第5章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第6章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第7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第3篇包括第8章信息产业的组织管理、第9章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第10章市场信息资源管理、第11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第12章经济信息资源管理案例。
本书在编写中,由张凯编写出全书的大纲,周朴雄对大纲的修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本书大纲多次修改,它是全体编写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系的张凯任主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的宋克振和周朴雄任副主编。各章的分工如下: 张凯编写第4章、第6章和第10章; 丁亚兰编写第1章和第2章; 张爱菊编写第3章; 阮新新编写第5章; 宋克振编写第7章; 肖慎勇编写第8章; 周巍编写第9章; 周朴雄编写第11章; 尹兰编写第12章。最后,张凯对全书进行了审核、修改和定稿。宋克振、刘爱芳完成了全书的审校工作。部分本校2001级本科生参加了本书的试读,并提出一些宝贵意见。刘腾红教授也对本书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并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在此,对所有参加本书工作的人员和关心本书的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的著作、论文和研究报告。由于篇幅有限,本书各章节仅仅列举了主要文献。我们向所有被参考和引用论著的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由于这本书是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生教材的一种探索,望读者对本书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200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