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学科,也是当代管理学研究领域最活跃的实践性学科。它是管理学、消费者心理学、广告学、传播学、语言学、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新兴学科。
公共关系学对于企业、政府、政党、社团等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国公共关系学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批判性地吸收西方公共关系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方法,为公共关系学的中国化作出了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同其他政党和广大群众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党与政府的有关部门实际上早就在履行某些公共关系的职能。近二十年来,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正式设置了具有公共关系职能的部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任务以来,国家软实力的建构已作为公共关系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凸显出来。公共关系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和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在推进中国社会进步中,在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几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连续翻番,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对我国而言也是不平静的一年。从年初的雪灾、3月14日藏区的骚乱、4月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引发的冲突,到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最近中国西南部、南部等地爆发的洪灾。甚而推前至2003年的SARs、2004年的禽流感、2005年频发的矿难、2006年从“齐二药”到“欣弗”的药品质量事件、2007年山西的“黑砖窑”事件……以上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危机,需要组织以扁平化的社会结构形态进行双向传播、沟通与管理。公共关系强调通过人性化管理化解矛盾、协调对立和冲突,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加以全面有效地调整协调,使组织内外部社会环境形成和谐安定、协调有序的良好关系。
2008年3月,西藏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我国政府妥善处理了这一问题,维护了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局面。5月,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我国政府迅速反应,采取及时高效的抗震救灾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灾后重建工作也正在启动。7月,中国西南部、南部等地爆发了洪灾,政府和民众正全力以赴投入救灾工作。8月8日将在我国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也需要公关传播绿色、科技和人文奥运的精神。
公共关系的终极价值是:和谐的人文精神。它体现在三个方面:宽容、传播和竞争。宽容是努力找到双方利益的结合点;传播是要有真实性和真诚合作的精神;竞争是良性的,要使物质和精神回报相结合。今天,公共关系的运作为社会生活的运转添加了润滑剂,广泛的国际交流又为中国的公共关系拓展了更为深远、更为宽阔的视野。我们深信,学习公共关系学理论,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有利于改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企业与消费者、与国外投资者等关系,为树立国家和组织的良好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公共关系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廖为建教授主张将“传播管理”作为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概念,他是国内公共关系“传播管理学派”的倡导者。特别是我校“公共关系学”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传播管理”更是作为我们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学的核心概念,我们提出了三项研究课题,即: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全面知识更新;追求课堂教学的文化品格和审美韵味;开展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
本书是一部公共关系学的革新之作,书中的特色是把公关理论与公关实务综合阐述,尽可能地反映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发展中的最新动态,再用案例剖析的方法把理论与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本书着重突出以下特点:
第一,框架清晰,理论性强。本书将公关原理与案例分为八章进行论述,结构新颖独特、框架清晰,表述深入浅出,并对其他书籍中一些模糊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以便广大读者更好地掌握公关理论。本书不仅使公共关系原理和案例的内容在结构体系上具有逻辑合理性,还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第二,内容精炼,知识性强。本书用八章的篇幅讲述的内容有:公共关系概述、公关调查与策划、公关宣传与广告、公共关系营销、大型公关活动策划、公关传播与新媒体技术、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公关案例撰写与剖析。笔者在选择内容时放弃了意义与作用不太大的部分,如公共关系史、公关礼仪等。八章内容并非平均使用笔墨,而是把重点放在形象管理、公关策划、公关危机,以及被许多现有书籍忽略的公关心理、网络公关等方面,以做到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第三,案例新颖,实践性强。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书有相当的篇幅是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它摈弃了以往陈旧的案例,大部分是近年“广东省最佳公关案例大赛金、银与提名奖”案例,还有的是富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案例,如“危机中的传媒宣导抚慰功能——以四川汶川大地震为例”;同时,每一章还设有“导入案例”与“思维拓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带着公关意识细心地观察现实生活,结合真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阐述公关原理和实务,还注意利用大众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从中援引新颖、贴切的案例加以剖析;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对内容和案例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公共关系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公共关系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组织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组织的成长、社会的和谐、人类的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公关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正是:青山在,人未老,公关的明天会更好!
谭昆智
2008年7月1日于广州中山大学康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