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随着2005年4月29日《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长期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股权分置”问题的改革正式启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在二级市场自由流通。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现象广泛存在,并严重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随着“三一重工”等试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我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数年的萎缩之后,迎来了长达三年之久的繁荣发展期,指数屡创新高,交投日益活跃,资本市场作为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基本职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此外,百姓投资证券市场的热情空前高涨,以开放式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也获得了极大发展。与此同时,分离交易式可转债、股票认购与认沽权证等新型证券投资工具也在我国证券市场首次出现,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我国证券体制的新变化、证券市场的新发展是本书编写的大背景,它们都将在本书中得到充分反映。本书是在多年从事证券投资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证券投资实践,组织相关领域专业教师编写,此外,本书还借鉴和吸收了其他相关研究著作的经验与优点。总体来看,本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全面系统,结构新颖独特。系统、全面地阐述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为了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明了,编者在结构安排上突出了先理论后实践的逻辑顺序。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应用篇两部分,这样的结构安排更符合理论指导实践的逻辑关系;同时,随着读者对实践认识的不断升级,又有助于提高读者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第二,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结合,同时注意内容的时效性。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对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专业课程。因此,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本书着重突出了实践性的特点。本书安排了大量的证券投资案例,并对它们做了深入剖析,以培养读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此外,在案例的选择上始终坚持最新原则,以突出阐述内容的时效性。
第三,深入浅出,灵活实用。本书的受众读者是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师生,同时,也可以作为广大证券投资爱好者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参考书籍。本书在编撰过程中,注重用平实、精练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巧。
本书由朴明根、邹立明、王春红担任主编,朴明根负责设计框架结构与编撰大纲,并且进行了最终的统稿工作。参与本书各章编撰的同志包括:朴明根负责导论与第一章的编撰,邹立明负责第七、十一和十四章的编撰,王春红负责第二、十和十二章的编撰,许清清负责第十三章的编撰,王喜军负责第九章的编撰,张伟负责第八章的编撰,刘宜负责第五章和第六章的编撰,刘禹负责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编撰。此外,硕士研究生翟守强、陈静、王海垒和林晓宁同学在本书的案例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金融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金融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此外,还可以作为证券、银行与保险系统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专业培训与学习用书。非金融专业人员也可以将本书作为其认识证券市场、从事证券投资事业的指导性书籍。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经济学科。证券投资学的教材与书籍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与完善。因此,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著作资料,并引用了其中部分内容,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在编撰与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相关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并且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也表示诚挚的谢意!
限于我们的水平与时间等诸多因素,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使之日臻成熟。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