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计算机网络  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熟练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现代公民的一种基本技能。但是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应用技术,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大都是从信息接收者的角度出发,从物理层开始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过程。但是作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当想要得到某种网络服务时我们首先要发送请求给网络,然后才能得到来自网络的响应信息;所以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用户,从信息发送的角度来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更为直观和易于理解。本书就是从上述角度出发,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在素质、规格、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参考IEEE-CS/ACM联合制定的CC2001-2005计算学科教程,结合Internet和以太网技术,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按照应用层、运输层到物理层的顺序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工作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 本书从用户角度出发,按照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发送的信息流向,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内容组织、安排合理,结构清晰,系统性强,易于阅读和理解。

2. 书中内容精简得当,重点突出。由于通信技术属于通信专业的教学内容,故书中仅做了简单介绍,而重点介绍目前典型的网络协议(以太网和Internet)及其实现技术,突出书中内容的计算机专业特色,以符合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的特点。

3.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概念讲解透彻、具体。对于许多网络协议层所包括的一些功能具体讲解到实现的细节,如物理层信号的编码以及数据链路层信息的编码,其功能和意义何在,文中均进行了详细解释。对于简化的5层网络协议,每层的功能不但讲解其原理,而且结合以太网、因特网等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种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

4. 实用性和先进性并重。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本书作为一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不但要将以太网、因特网等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详细地介绍给读者,而且也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作用展现给读者,以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

本书共分5篇、14章。第一篇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篇,共2章。第1章为前言,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发展历史、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概念。第2章为数据通信基础,简单介绍计算机网络中所涉及的一些通信技术和基本概念。这两章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篇为Internet和TCP/IP协议,共3章。第3章介绍Internet的HTTP、FTP、SMTP和TELNET等应用层协议,讲述了网络系统是如何接受和响应用户的应用请求。第4章介绍Internet的TCP、UDP等运输层协议,并详细介绍TCP协议在确保网络传输可靠性中的作用。第5章介绍Internet的网络层协议,即IP协议,全面论述IP协议在网络互联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介绍ICMP、IGMP、ARP、路由选择等与IP协议密切相关的几个协议。第三篇为物理网络篇,共4章,分别介绍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以及为网络提供底层通信功能的局域网、广域网和接入网等技术。其中,第6、7两章从共性角度出发,分别介绍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功能,介绍数据链路层中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的方法,并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第8章以以太网系列局域网为例,通过从10M到吉比特的发展过程详细介绍局域网技术的原理及其演变进程。第9章介绍广域网技术,具体包括X.25、帧中继、ISDN和ATM等。第10章介绍网络接入技术。第四篇为网络安全与管理篇,共2章,分别介绍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第五篇共2章,第13章介绍主动网、自组网、无线传感器网等新型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第14章以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模式的变革为主线,介绍集群计算、网格计算、移动计算和普适计算等网络计算技术以及所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

计算机网络前言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快,涉及的知识面广,加上作者的知识和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对本书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教材,建议授课学时为48个学时。最后一篇的内容在对本科生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概略地介绍给学生,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能够了解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对相关技术的促进和支撑作用;而对于研究生可以作为其相关研究方向的指导。本书配有教学课件,若需要可以到出版社的相关网站上下载,也可以直接向作者索取。

作 者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