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人际交往的手段从书信到今天的网络,呈现出不同的时代要求。但无论何时,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口语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总是其他交际形式所难以替代、也无法替代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我们要生活、工作、学习,都要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依存。口语正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时的重要交流工具。

  我们这里讲的现代交际口语必须是普通话口语,而不是方言口语。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世界华人的共同语,也是加强各民族联系、促进民族团结的坚韧纽带。方言口语也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在社会交际中,使用方言容易出现交流障碍,影响人际交流的效果,影响社会经济价值的创造。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才竞争的时代,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加强道德修养、加强专业学习固然重要,但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的关键因素。因为大学生在求职、应聘、工作、创业的道路上要不断地推荐和展示自己,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而这些过程都离不开与人交流、与人交友、与人合作。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力量是口语交际的力量,这种力量和人的其他力量相比具有决定性的性质。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意义重大。

  目前高职院校普通话口语课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虽然部分院校的师范教育专业仍然坚持开设《教师口语》课,并且做得较好,但大多缺乏普通话和交际口语的训练内容。一般职业院校偏重于专业技能课,文科教学包括口语教学,课时量严重不足。教材要么就是普通话教材,偏重于普通话语音和普通话测试;要么就是单一的口语交际技能训练,没有普通话知识和训练。我们认为,高校口语表达技能课,必须是普通话口语,而非方言口语。因此,口语训练教材,应该把普通话和口语结合在一起,包括普通话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普通话水平测试和交际口语训练。学好母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应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基于目前高职院校口语教材和教学的现状,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普通话口语教程》,旨在为广大师生学好母语、练好口才做个有益的引导。

  本书由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陈兴焱教授任主编,武超、李萍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及所编写的章节分别为:陈兴焱编写绪论、第一、七、十五章;李萍编写第四、五、六章;武超编写第二、三章;李秀林编写第八、十六章;朱锐编写第九、十、十一章;周声编写第十二、十三、十四章。武超、李萍负责部分内容的修改,陈兴焱负责全书统稿。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书刊,同时从网上查阅并使用了一些材料,在文中没有一一标出,有些也未能及时与原作者一一联系,在此深表歉意,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们经验不足,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不妥之处,诚望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编  者  

  

II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III

教学安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