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技术的研究、应用与产业发展已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将在21世纪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以“日新月异”来形容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技术的发展还是比较贴切的。根据2008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nternet发展的初期只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如TELNET、E-mail、FTP、BBS与Usenet等。由于Web技术的出现,Internet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等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促进了基于Web技术的各种服务类型的出现。进入21世纪,在继续发展基于Web应用的基础上,基于P2P网络和基于无线网络的应用将Internet应用又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基于Web、P2P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应用,如搜索引擎、网络电话(VoIP) 、网络电视(IPTV) 、网络视频,以及博客(blog) 、播客(podcast) 、即时通信(IM) 、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出版等新的服务,同时也给Internet产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增加了新的产业与经济增长点。

我国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人才。因此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需要,作者根据多年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经验,结合当前技术发展新的形势编写了本书的第3版,希望给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既能保持教学的系统性,又能反映当前网络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科书。

本书共11章,分为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应用知识、局域网组网知识、网络应用系统规划和设计知识等4个部分。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对应第1~第4章。这部分内容系统地讨论了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发展趋势,TCP/IP协议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二部分“Internet应用基础知识”对应第5章。这部分内容系统地讨论了我国Internet发展的现状,Internet基本应用、基于Web的网络应用以及基于P2P与无线网络的应用。

第三部分“局域网组网与应用知识”对应第6~第10章。这部分内容部分系统地讨论了Ethernet网物理层协议标准,网卡、集线器与交换机分类与特点,Ethernet基本组网方法、高速局域网FE、GE与10GE的组网方法以及结构化布线技术。同时,系统地讨论了典型网络操作系统特点、Internet接入、Internet基本应用的使用方法以及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

第四部分“网络应用系统规划和设计知识”对应第11章。这部分内容系统地讨论了网络应用系统基本结构、网络应用系统组建工程的阶段划分以及每个阶段的任务,网络应用系统设计总体目标、原则,关键设备选型依据,以及网络应用系统安全设计的基本方法。第四部分内容建议可以作为“选读”,教师可以根据学时与教学大纲要求来选择。

本书的特点是贴近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技术的最新发展,采用理论学习与应用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以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对网络的组建、应用、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主要参考了最新的文献资料。在写作中,作者力求做到层次清晰,概念准确,语言简捷流畅,既便于读者循序渐进地系统学习,又能使读者了解到网络技术新的发展。

本书第三版的章节设计与内容调整参考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参加相关的认证考试。

本书可以作为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与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的教材,也可用于各类网络技术培训班,同时也适应从事网络建设、应用、维护与管理的各类人员学习网络与Internet技术学习的需要。

本书的第1~第3、第11章由吴功宜执笔完成,第4~第10章由吴英执笔完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谭浩强教授、刘瑞挺教授的关心与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徐敬东教授、张建忠教授的帮助,在此谨表衷心的感谢。

限于作者的学术水平,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8年9月于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