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经过4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已成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社会中的最重要的支撑技术之一。

  伴随着数据库技术在国民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库及其设计技术已经受到了各行各业人员的普遍关注。数据库课程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管理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并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及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对数据库知识的需求。

  本书在内容题材的选取上,凝聚了作者20多年来在基于数据库的信息系统的科研实践中感悟到的,有关从事数据库技术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结构的体会;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总结了作者20多年的在数据库教学和数据库优质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在理论体系与技术创新上,汲取了国内同类著作与教材的精华和成功经验,比较好地构建了数据库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知识构架。

  本书共分为9章,第1章是数据库系统概述,第2章介绍关系运算,第3章是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第4章介绍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第5章是关系数据库模式设计,第6章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第7章是数据库保护技术,第8章介绍Web数据库技术,第9章是数据库技术新发展。内容不仅覆盖了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应用技术,而且介绍了目前最具典型代表性的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和Web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显然利用完整的一章内容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技术与设计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但这要求学生必须已经掌握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体内容,并基本上建立起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架构。基于这些考虑,本书将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一章放在第6章介绍。但过迟的讲解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一章的内容会影响课程设计的进度,另外以学生自选的基于某一领域问题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课题的驱动,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建议讲课教员将第6章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一章的各节内容贯穿在自第1章以后的各章之间讲解,这样便于同步地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应用领域问题的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把领域问题驱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建议: 在讲完第1章内容后,接着讲解6.1节和6.2节的内容; 在讲完第2章内容后,接着讲解6.3节的内容,并同步地安排学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课程设计任务; 在讲完第3章内容后,接着讲解6.4节的内容; 在讲完第5章内容后,接着讲解第6章的所有其他内容,当然也可以把第6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放到第7章讲完后再讲。

  数据库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对数据库整体架构理解的要求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总体上做到“深、活、透、新”,即: 把数据库设计理论讲深,把数据库的SQL语言讲活,把数据库设计方法讲透,把数据库应用技术讲新。在教学效果上要力争达到: 在讲解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概念时,能让学生自己搭起数据库的总体架子; 在讲解数据库设计理论时,能让学生串起定义定理之间的链子; 在讲解数据库的保护技术时,能让学生理清它们内部的口子; 在讲解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时,能让学生掌握与实际结合的路子; 在讲解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时,能给学生指出新技术未来的影子。这些是作者在构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军队优质课程的成功经验,可供各位教员在讲课、学生在学习时借鉴。

  本书内容选材新颖精练,理论与实践并重,针对性与系统性强; 语言精练,通俗易懂; 图文并茂; 配有大量习题,便于复习、练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管理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类专业本科生的数据库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电类和信息类专业研究生的数据库课程教材,还可供相关领域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的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的第1~3章、第5章、第9章内容由李俊山编写; 第8章内容由罗蓉编写; 第4章内容主要由罗蓉编写,赵方舟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 第6章和第7章主要由李俊山编写,罗蓉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杨威参与了数据库应用程序实例的编写和调试。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李俊山2009年2月于第二炮兵工程学院Email: lijunshan4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