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09
年的初春,全球经济却无丝毫暖意。
这场发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已经迅速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从纽约到东京,从上海到巴黎,从伦敦到悉尼,我们被一网打尽,无一幸免。那些一向以“自由市场”夸口的西方主流国家中央政府,一夜之间倒向社会主义色彩浓厚的政府主导经济的怀抱。该做的、不该做的、凡是能够想到的经济拯救措施都被急匆匆地搬出来,然而世界经济就像在蛛网中与绝望和恐惧做着搏斗的昆虫,越挣扎,陷得越深。
面对现实,人们很难避免悲观情绪的蔓延。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了很久,可是春天似乎依然遥远。我们所熟悉的那个世界如今面目全非。蓦然回首,世界经济过去二三十年的辉煌恍如隔世。那是一段多么美妙的时光,全球经济在美国的引领下欣欣向荣:美国不断创新,欧洲全面复苏,亚洲一飞冲天,拉美演绎奇迹,就连非洲也因资源价格上涨获利匪浅。普天之下,也许除了南极洲可怜的企鹅被污染所困以外,各大陆的主要居民都享受着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如今,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我们不得不反思那让我们激动不已的繁荣为何无法延续。
实际上,过去的好时光是一个金融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创造奇迹的年代,其基础就是以杠杆为特征的信用扩张。美国人靠着华尔街的创新制造了大量的金融财富,将未来几十年的虚幻利润全都贴现成可以立即消费的现金。自以为富甲天下的美国人毫不犹豫地向全世界借钱消费,这种一掷千金的购买气魄又刺激了中国等国家的工业生产,帮助这些国家迅速完成工业现代化。在杠杆的魔幻作用下,流动性在全球泛滥,信用的气泡越吹越大,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充满肥皂泡沫的泳池,人们在泡沫中快乐而幸福地畅泳、陶醉。那么,中国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一方面向美国提供价廉物美的消费品;一方面把自己省吃俭用赚的钱储蓄下来去购买华尔街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以各种形式借钱给美国人用于消费。于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美国人借中国钱买中国货养活了中国工人。这个奇怪的逻辑实实在在地发生着,而且实实在在地刺激着美国和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如果没有次贷危机的爆发,也许一切还可以这么“美好”下去,中国人依然快乐地生产,美国人仍旧幸福地消费。但是,次贷危机就像一根小小的毒刺,戳穿了世界金融体系赖以生存的巨大气泡。当2007年中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总量不过区区几千亿美元的次级贷款会把全世界经济都打入地狱,数以万亿美元的拯救资金已经被投放进去,却像丢进深深的黑暗的无底洞,居然连个声响都没有。今天,神坛上的华尔街被钉在耻辱柱之上,在人们眼里,投
资银行就是骗子公司,保险公司不再保险,评级公司也全都瞎了眼。那些大腹便便的金融大亨们怎么看都像是麦道夫那样的江洋大盗,而华尔街西装革履的精英们一夜之间堕落为倒闭的恶棍公司中等待讨饭的可怜虫。小小的次贷泡沫的破裂,打破了华尔街金融体系赖以生存的信用基础,失去信用基础的国际金融大厦因此完全崩溃,而长期依赖金融系统提供资金动力的实体经济自然也就面临油尽灯灭的境地。
信用、信用、信用,没有信用,现代金融体系凭什么生存呢?原来的游戏规则完全被毁掉了,可是新的规则是什么样的呢?可能谁都说不清,这也正是我们感到悲观的最主要原因。或者恢复原有规则,或者建立新的规则,否则期望世界经济走出泥潭完全是痴人说梦。我们实在不理解一些拍脑袋的“专家”们的推断:很多人煞有介事地说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或者2010年上半年(鬼才知道还会有什么奇怪的时间点)复苏。无知者无畏,胆敢做出这种预言的人一定是胆大包天的人。在我们看来,当游戏规则没有重新建立起来的时候,推断经济见底完全是江湖术士的把戏。我们就像进行一场牌局,原来按照大家约定的规则按部就班地快乐地游戏,但是突然我们怀疑在原来的规则下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是出老千的人,于是原有的规则被众人抛弃了,但是谁都
无法建立一套让大家认可的新规则。于是,这场牌局就只有散伙,除非恢复原有规则,或者有权威人士建立新规则。可怜的是,牌局可以散伙,世界经济却无法停止运转,经济在慌乱无助中就只有在地狱里挣扎。也就是说,当务之急是迅速恢复国际金融的正常秩序,让金融市场可以重新给金融产品定价,让市场恢复勃勃生机。眼下各国国家干预主义色彩浓厚的救市措施,也许能够阻止经济进一步滑向深渊,但绝不可能让世界经济恢复活力,我们也绝不可能因此走出危机。看看现实吧,中国人捂着钱包不敢借钱出去,美国人的消费也没了,那么中国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往哪里去?想想,实在令人头痛。
好了,危机时,让我们读书吧。现在来简单谈谈我们这本关于金融危机的小书。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对眼前的事情感到困惑时,都希望能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或者启发,所以此时看看金融危机的发展史一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希望把历史上发生的主要金融危机介绍给大家,从最古老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开始讲起,一直叙述到今天正在困扰着我们的全球金融风暴,读者也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金融危机史来读。眼下的金融危机已经够让大家烦恼的了,所以我们不希望读者在读书的时候还感到不悦。思考再三,我们决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那些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尽量讲得浅显易懂,让即使没有金融学知识的人也可以轻松阅读。说实话,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说金融危机史是一件很难的差事,在写作的时候作者发现自己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不得不在讲故事时穿插很多金融学知识的讲述,而且还会忍不住发表自己的议论,这些都可能会令一些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的读者觉得困扰。不过请放心,这些内容并不多,如果实在觉得无聊,就看看我们的美术编辑辛辛苦苦为本书配制的漫画插图吧。
历史之美毋庸讳言,希望我们能够把金融危机的历史透彻地呈献给大家。写作本书的时候,我们幻想着同读者坐在一起捧着咖啡聊天,阳光明媚,气候迷人,很适合闲谈金融,说说历史和现实。
本书完成之际,英俊潇洒的奥巴马也完成了从偶像明星到美国总统的转变,我们显然能够感觉到这位民主党新总统对于罗斯福总统的追随与模仿。但是,同为哈佛大学法学院出身的能言善辩的律师,奥巴马的就职演说显然不如名垂青史的罗斯福1933年的就职演说令人震撼和鼓舞。在这场万众期待的就职典礼上,奥巴马在总统宣誓的庄严时刻甚至出现了口误。
希望这不是什么不好的兆头。危机时,让我们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