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音乐欣赏是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和吸收中外优秀的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从适应多样化教学的需要入手,着重更新观念,立足改革,力求正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精神,努力使本书更加适用于课堂教学。
本书分为绪论、声乐作品欣赏、器乐作品欣赏、中国戏曲曲艺欣赏四部分。每一部分内容或以时代划分,或以体裁归类,介绍的都是中外各个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的经典之作。针对教学的特点,由浅入深、由小至大、由简到繁。考虑到内容应该突出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在欣赏的顺序上先从中国的作品入手,让学生感到亲切易懂。
本书选择了大量的作品,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有些经典的剧目或曲目用不同的体裁形式来介绍,目的是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来把握作品的内涵。因此,它不仅适合公共选修课的非专业学生学习,同时也适合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建议课程开设1年,72学时。
本书参编人员为:付雪平(编写第四章的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戏曲、第三节曲艺部分)、陈思仰(编写第三章第二节中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至《月光》、第三章第四节室内乐概述、室内乐欣赏中的《如歌的行板》至《鳟鱼钢琴五重奏》)、唐慧霞(编写第一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序言、第三章第一节、第十二节的序言及作品欣赏中的《船歌》至《匈牙利狂想曲》)、孟繁(编写第二章第三节的民歌欣赏中的《一只小鸟仔》至《打支山歌过横排》)、陆铭(编写第三章第五节协奏曲概述、协奏曲欣赏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钢琴协奏曲》至《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第六节组曲概述、组曲欣赏中的《图画展览会》至《动物狂欢节》、第七节舞曲进行曲概述、舞曲进行曲欣赏中的《G大调小步舞曲》至《土耳其进行曲》、第九节交响音画及童话欣赏中的《在中亚细亚草原》至《彼得与狼》、第三章第十节交响诗概述、交响诗欣赏中的《沃尔塔瓦河》)、梁卫金(编写第二章第三节的民歌欣赏中的《盼红军》至《包楞调》、《小河淌水》至《送我一支玫瑰花》,第四节艺术歌曲欣赏中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至《嘉陵江上》、第三章第四节室内乐欣赏中的《小夜曲》)、南江(编写第二章第四节艺术歌曲欣赏中的《延安颂》至《我的太阳》、第五节通俗歌曲序、通俗歌曲欣赏中的《天涯歌女》至《我的中国心》、第七节歌剧序)、颜丽敏(编写第二章第六节合唱中的《黄河大合唱》至《哈利路亚》、第七节歌剧欣赏中的《白毛女》至《卡门》)、张红颖(编写第三章第二节独奏欣赏中的《梅花三弄》至《吉卜赛之歌》、第三节中国管弦乐概述、中国管弦乐欣赏中的《春江花月夜》至《北京喜讯到边寨》、第五节协奏曲概述、协奏曲欣赏中的《长城随想》至《草原英雄小姐妹》、第十一节交响乐欣赏中的《新世界》)、郭程程(编写第三章第八节序曲概述以及序曲欣赏中的《春节序曲》至《1812序曲》、第十节交响诗欣赏中的《嘎达梅林》、第十一节交响乐欣赏中的《第五交响曲》至《第九交响曲》)。编写人员大多是多年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对于大学生的欣赏需求和学习兴趣比较了解。
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博采众长,但是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编 者
本书编写人员
主 编 陈静梅
副主编 (以姓氏笔画排序)
付雪平 陆 铭 张红颖
南 江 唐慧霞 梁卫金
颜丽敏
编 委 (以姓氏笔画排序)
付雪平 张红颖 陈静梅
陈思仰 陆 铭 孟 繁
南 江 郭程程 唐慧霞
梁卫金 颜丽敏
II
音乐欣赏
III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