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今天,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已经从1949年只有少部分专业人员进行零散的心理治疗工作的启动状态,发展到了已有近12万人持有劳动部颁发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初见规模阶段。目前,心理咨询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逐渐为公众所认可,人们不再视心理咨询为羞耻,这其中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在这一形势的推动下,应用心理学专业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

  2010年2月1日,在海南三亚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在应用心理学专业规范修订草案中,《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已被确定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目前许多教育学、医学等非心理学专业也将《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纳入到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之中。不仅如此,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各种各样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来自各方的压力不断增加,人们也日益注意到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心理学越来越被社会重视。目前我国对于心理咨询师的需求与日俱增,各种心理咨询师的相关培训也将《心理咨询与治疗》设置为核心课程。我们这本《心理咨询与治疗》教材正是基于这种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本教材的编制,不仅积极汲取了现行本科心理学专业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使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教材的优点,而且结合了当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际需要,在编写宗旨、结构和取材上都做了较为科学的整合。本教材编写的宗旨是把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前沿性、规范性与实践性,提升我国各层次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教材的结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备。教材从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师教学特点两方面考虑,增加了引入案例分析、习题及推荐阅读资料等内容,使其更加趋于正规化,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内容的选取上,本教材不仅在讲解传统理论的章节中加入了新的研究成果,还将现代影响较大的一系列新的心理疗法纳入教材,使教材具有时代感。本教材以易懂且不失专业性的语言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给予了清晰而详尽的阐述。通过使用本教材,使用者能够全面地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体系与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在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现有教材中,咨询与治疗方法部分一直被视为重要章节。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的讲解,一般采用三大理论体系与方法为主体介绍的版本比较常见,即心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认知与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本教材在继承现有教材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将心理治疗技术分为三大体系进行讲解:一为传统心理治疗技术体系;二为除传统心理治疗技术以外,影响较大的各类疗法体系;三为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主要疗法体系。与目前国内现行教材相比,这样的安排在治疗技术体系内容讲解上更注重系统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实践教学内容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教材另一突出特色就在于增设了实践指导内容。本教材第八章--"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一章的设置,就是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环节纳入教学内容,而这一教学内容是我国现有教材中还未涉及的内容。

  本教材共有八章,由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师合作完成。各章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由田浩执笔;第三章由刘愫执笔;第四章由杨智辉执笔;第五章由丁新华执笔; 第六章由雷秀雅执笔;第七章由丁新华执笔;第八章由雷秀雅执笔。以上参编者均为长期从事心理咨询教学、研究及实践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在编写的过程中,每位编者都对基本理论与重要文献做了细致的分析与整合。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努力会让这本教材更加系统,并且更加实用。

  本教材可作为本科心理学、教育学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和心理咨询师培训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参考书及大众自我心理健康保健的指南。

  本书能成功地完成写作、编辑和出版,首先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在策划和出版中付出的努力。其次要感谢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在本教材编写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感谢心理学系訾非副教授和李明博士给予本教材的宝贵意见,感谢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在本教材完成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另外,本教材是在借鉴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领域前辈的辛勤劳作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教材的每一章内容中无不体现出他们的学术思想与学术精华,借此向同行与学者表示致敬和由衷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对本教材的修订过程中予以借鉴,从而达到提高教材质量的目的。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