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人工智能的诞生与发展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也是新世纪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学科之一。它是一门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前沿交叉学科,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国防建设、工业生产、国民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信息网络和知识经济时代,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必将为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机器智能的学科,即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作为一门前沿和交叉学科,它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智能检索、模式识别、规划和机器人等领域。人工智能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

本书是作者在自编《人工智能讲义》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经验,吸取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教材的优点,参考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由多年从事“人工智能”教学的专家、教授编写而成。其中第1~2章由夏战国编著;第3章由毛磊编著;第6章由朱红编著;第8~9章由许新征编著;其他各章由丁世飞教授编著,最后由丁世飞教授全面负责通稿、定稿。

本书由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组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史忠植担任主审。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

全书将“人工智能”划分为3篇,共12章。

第1篇:基本人工智能。论述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包括6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以及各个学派的观点,并对它的研究与应用领域进行了必要的讨论。第2~6章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包括经典的知识表示、搜索策略、确定性推理、不确定性推理以及机器学习等基本应用领域。

第2篇:高级人工智能。论述人工智能的高级理论与技术,主要涉及粗糙集与软计算、进化计算、模糊计算,以及粒度计算等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包括5章:第7章阐述支持向量机,第8章阐述神经计算,第9章阐述进化计算,第10章阐述粗糙集,第11章阐述模糊集,第12章阐述粒度计算。

第3篇:人工智能的展望。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与展望。

本书力求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好。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条理清晰。教材采用逐层深入的策略编写,以达到适合于不同专业之取舍、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之需要。

本书包含了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有关文献的精华,他们的丰硕成果和贡献是本书学术思想的重要源泉,在此谨向这些教材和文献的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特别感谢张钹院士、李德毅院士、王守觉院士、陆汝衿院士、史忠植教授、张铃教授、钟义信教授、王国胤教授、蔡自兴教授、焦李成教授、周志华教授、马少平教授、梁吉业教授、苗夺谦教授、姚一豫教授、刘清教授以及Zadeh L.A., Vapnik, V.N., Pawlak,Z.等专家的支持与帮助,他们的著作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使我们受益匪浅。

本书的顺利编写得到了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等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的老师、同学在文字录入、图表制作、校对等方面自始至终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苏春阳、张禹、李剑英、陈锦荣、顾亚祥、徐丽、齐丙娟、钱钧、马刚、佟畅、张文涛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0975039)、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BK2009093)的支持。

由于人工智能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涌现,再加上我们的学识水平及时间有限,可能没有完全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标,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错误和疏漏,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

丁世飞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