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技术能力已日益成为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评价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学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随着“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的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用好信息技术资源环境,提高教育教学绩效,便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研究的课题。在教材编写人员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以及对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现状与教师信息素养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关键在教师,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如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化教学,便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高等院校,加强师范生职前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的学科,它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它不但告诉你如何做,还要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回顾多年来教与学的经验我们发现,教育技术公共课之所以受到广大师范生的欢迎,是因为它体现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方法、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本教程的编写强调了“实际、实效、实用”的特点。内容编排上考虑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实际、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教学条件与课时有限的实际;也考虑了通过有限的几次活动,采用“目标驱动”的方式来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更强调了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提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发展、综合性的学科,随时都有新的理论、新的技术介入,同时因编者能力有限,难免存在错误与不足,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教程第1章由杨哲、廖守琴编写;第2章由廖守琴编写;第3章、第6章、第8章、第9章由杨哲编写;第4章、第7章由白静华编写;第5章由王静编写;钟生海老师参加了部分内容的编写并对教材的编写给予了指导,全书由杨哲统稿。

本教程的编写与出版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编  者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