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遵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第6版--2011年版)中“艺术类音乐类计算机应用课程”大纲中的“计算机应用作曲”课程大纲编写而成,该教材作者参与了课程大纲的编写工作。
本教材与关注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教材的不同之处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计算机工作平台上应用作曲技术能力、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作曲教学往往以谱面创作为主要形式,写作过程中多声部作品常常因条件限制得不到排练和演出,因此写成的作品往往不能直接听到音响,使学生的创作与直接音响结果和表现目的产生了一定的距离。针对上述情况,本教材将计算机作为音乐创作的重要辅助工具,把音乐艺术创作规律与计算机音乐应用软件制作技术融为一体,从音乐常见的不同情绪特征、表现特征中归纳出针对性的音乐技术构成的基本形态,通过技术性的途径,完成艺术性的要求。在计算机平台上即时创作、即时修改,使学生能够快捷地掌握计算机作曲的技术,并相对准确地进行音乐形象表达,从这些基本形态中较快地把握音乐创作的技术要领。
本教材配套的DVD包含有大量的针对性辅助音响材料。配合章节内容聆听音响是使用该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分析,所有实例的谱例均配有音响,便于学生在有音乐音响的依据下更好地掌握所讲授的内容。在每个章节后安排有丰富的与本课程相关的课后练习,强调与本章节知识点的结合,并提出具体的练习指导要求。因此,本书有非常强的应用指导性和应用实训性,是一本实用性强、针对性强、实践内容丰富的教材。 本书所教授的内容可服务于影视、动画、游戏、广告、舞蹈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本教材的学习者应具有一定的和声、配器、复调、音乐作品分析的学习经历以及掌握有音序软件的基本制作技术。本系列教材中的《MIDI编曲技巧》、《计算机音序与制作》、《计算机音频编辑基础》、《歌曲编配与制作》可作为本书的前修课程或辅助课程。本书适用的对象为作曲专业、录音艺术专业、音乐音响导演等专业的学生和计算机音乐创作爱好者。
本教材中除标明作者的作品以外,所有未标明作者的乐曲和示范实例均由作者创作,并由作者在计算机平台上制作完成。 这些乐曲和示范案例,都是作者多年来在计算机平台上进行音乐创作和教学的经验。创作的乐曲类型包括纯MIDI音乐,舞台舞蹈音乐,杂技音乐,影视、动画音乐以及各种自由创作的不同体裁的音乐。这些音乐也都是以应用性为直接目的,因此,本书特别强调“应用”的特点。从作曲的实战角度看,在计算机平台上应用的特点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
本教材的每一章后,都在光盘中附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创作与制作的练习音频文件。他们的这些习作都是按照本书内容而做的有针对性的小型练习,一些练习已具有完整的小型乐曲的规模。这些练习也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的培养状况和创作想象力的激发。这些作品的完成者是: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录音艺术专业本科生马继超、王忆霏、王涯、赵航;计算机作曲专业研究生章崇彬、范翎、沈琦;数字音频应用艺术专业研究生朱彦达、沈清月;录音艺术研究生庄晓霓等。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李全、黄楚薇、王妍妍、高杰、朱彦达、沈清越等作了大量的制谱、收集资料等辅助工作。对以上同学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 者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