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十分普及,校园网、企业网、因特网的应用处处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平台,网络知识的普及、网络应用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一向认为,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网络知识,就像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样,不管是什么专业都应该不同程度地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作者曾经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但是总觉得没有一本得心应手的教材。国内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教材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以计算机专业或计算机相关专业为授课对象的,这类教材的特点是注重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原理的论述,教材的核心是打牢网络理论基础;第二类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编写的教材,但是在内容组织上还是侧重理论,只是内容讲得稍浅一些,与实际应用结合得不够,一些新的应用在教材中没有体现;第三类则是以高职高专为对象编写的教材,特点是淡化网络理论,但是在内容组织上过分强调网络管理、网站建设或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像一本操作说明书,可讲的内容很少。在这种背景下,作者萌生了编写一本非计算机专业教材的想法,并最终得以实现。本教材拟博采众长,力求在网络理论与应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以适应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需求。
作者认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计算机网络知识:
(1) 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通信原理。
(2) 熟悉常用网络技术,包括以太网及相关局域网技术、TCP/IP技术、因特网网络服务实现相关技术、因特网接入相关技术、网络安全相关技术、主要网络服务器实现技术以及主要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各种网络应用技术,包括在生活、工作中用到的小型局域网(家庭网络、办公室网络、无线网络)的组建、配置和使用;熟练运用因特网上的各种服务功能;了解因特网、企业网、校园网的基本结构。
基于上述认识,本教材编写原则如下:
(1) 概括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原理。
(2) 讲清网络实用技术。
(3) 强化对网络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从实用出发组织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包括与网络配置、使用等相关的知识。
(2) 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本教材强化应用,但又不乏对网络理论知识的介绍,不像一本操作说明书。
(3) 通俗易懂。教材将用通俗简洁的语言、比喻并引用例证来对问题加以阐述。
(4) 通用性较强。本教材面向经管、文史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时安排,讲授内容可以取舍。在教材内容组织上将充分考虑取舍因素,以便于任课教师的使用。
在内容组织上,本教材分为4个模块: 第1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知识,由第1章和第2章组成。第1章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第2模块介绍网络实用基础知识,由第3章和第4章组成。第3章介绍计算机网络硬件,分层次介绍计算机网络联网设备的原理和类型;第4章介绍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协议--TCP/IP协议,包括IP地址、子网划分、IP路由等。第3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实现技术,由第5章、第6章、第7章、第9章组成。第5章介绍局域网原理和实用组网技术;第6章介绍各种网络接入技术及其实际配置;第7章介绍因特网主要应用的原理及其服务器实现技术;第9章介绍网络安全知识及其实现技术。第4模块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由第8章组成,主要介绍因特网的使用方法。
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本书建议讲授32~48学时。如果讲授48学时,可以讲解本书全部内容;如果是32学时,可以不讲带“”的章节,当然实际取舍可由教师根据专业需求而定。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同行和读者指正。
作 者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