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1. 写作背景

目前,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安全学科和专业方向设置问题受到非常大的关注。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教育而言,其基本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都需要根据新的形势进行变革,保密与信息安全专业方向也在积极的进行准备。

在新形势下,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是: 具有宽厚的理工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信息安全与保密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能力方面,要求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能够做到: 具有设计和开发信息安全与防范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能力。

实践学时的设置不仅起到加深学生理论课所学知识的作用,还起到培养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联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作用,这对于实现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标,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受实验设备所限,各课程的实验环节较分散,分布在不同的实验平台或实验课程中,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网络安全实践环节的设立,是对计算机网络、现代密码学、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支撑。

本教材的编写思路是: 从网络安全的体系架构中确定需要重点讲授和考核的内容,针对具体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实用型软件工具或主流技术,开展具有基础实验和扩展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内容,既满足于日常的实验教学活动,又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 本书特点

本书兼顾高等学校理论教学需要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借鉴国外名校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及相关课程内容安排,组织本教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验用例设计,力争理论详尽、用例科学、指导到位。配合高等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现代密码学、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用性,所有实验可操作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本书不仅介绍网络安全的核心理论和主要技术,更着眼于介绍在网络安全管理和实践过程中如何运用系统软件,支撑和维护网络健康运行。

本书可作为信息安全专业及相关专业“计算机网络”、“现代密码学”、“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教材,书中的全部实验示例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完全的调试,可以放心使用。

3. 内容安排

本书的内容安排如下: 

䦃WingdingsXCp第1章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密切联系,并介绍网络安全实验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䦃WingdingsXCp第2章介绍网络安全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密码学、防火墙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数据备份与容灾、防病毒技术,还介绍了网络管理规范。

䦃WingdingsXCp第3章介绍网络分析实验的原理和技术,重点介绍基于Sniffer Pro嗅探软件的数据包捕获、网络监视等功能,并增加对多种网络协议进行嗅探分析的扩展实验环节。

䦃WingdingsXCp第4章以pcAnywhere远程控制软件为主要工具,介绍其安装和使用方法,讲解主控端、被控端的配置方法,并介绍远程文件控制的操作方式。

䦃WingdingsXCp第5章介绍SSL VPN概念,以及VPN服务配置与使用的操作方法。

䦃WingdingsXCp第6章介绍防火墙技术,并结合天网防火墙和瑞星防火墙,讲述防火墙使用及配置方法。

䦃WingdingsXCp第7章介绍入侵检测技术,重点讲述Snort入侵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

䦃WingdingsXCp第8章讨论对虚拟蜜网系统的实用性意义,介绍虚拟蜜网的搭建与攻击分析方法。

4. 致谢

首先感谢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各位老师和研究生,感谢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以下同学参与了本书实验示例代码的编写和调试以及原始资料的翻译和整理工作: 王亚卓、陈明涛、李玲、董国忠、郝钟翁、周沫等,感谢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马春光老师担任了本教材的主审,感谢他的热情帮助。

感谢评阅专家对本书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对于提高和完善全书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编者虽然从事信息安全实践教学多年,但是由于水平所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地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