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包括程序设计方法与程序设计语言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程序设计的主流就已经从结构化程序设计转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 , “面向对象”已成为软件开发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术。Java语言虽然发展历史比较短,却是人们公认的一种优秀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由于Java语言具有简单性、可移植性、稳定与安全性、多线程等优良特性,使得它成为基于Internet网络应用开发的首选编程语言。学习和掌握Java语言已经成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迫切需求之一。

本书对如何介绍Java语言的内容做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在内容的编排上力争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书中内容的编写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将OOP思想通过层层拓展的方式展现给读者。书中通过在各个章节中穿插介绍Java语言的常用类库和方法以及大量完整的例子,说明Java语言编程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对重点实例还阐述了编程思路并归纳了必要的结论和概念,以做到深入浅出、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程序设计既是一门理论课又是一门实践课。学生除了要在课堂上学习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编程语言的语法知识和编程技能外,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练习和实际操作,才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为此,书中每章都附有SCJP(Sun Certified Java Programmer)习题解析和课后习题,并根据知识体系介绍了两个综合案例,安排了两个课程设计作为综合实践的一种形式,以帮助读者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宝贵的实际经验和应用能力。

本书共有15章,分为核心基础篇与应用技术篇。

在核心基础篇中,系统地介绍了Java语言的基本机制与语法。第1章Java概述,介绍Java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ava程序的运行机制、JDK的安装与设置、Java程序结构以及JDK开发工具。第2章Java基础知识,介绍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成分,包括标识符、数据类型、表达式、语句、程序流控制等。第3章Java面向对象特性,介绍Java语言中类和对象的概念与定义方式,重点介绍Java对OOP三个主要特性(封装、继承、多态)的支持机制和数组。第4章Java面向对象高级特性,在第3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Java的高级面向对象特性,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包装类、static和final关键词、抽象类、接口、内部类和枚举类。第5章Java异常处理,介绍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包括异常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异常处理和自定义异常的实现方法。第6章Java执行环境类,介绍在 Java编程中的常用类,包括Math、Random、BigDecimal、String和StringBuffer、日期类、正则表达式以及Java国际化。第7章Java泛型编程,介绍Java泛型的概念及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第8章Java集合类,介绍Java的Collection API所提供的集合和映射这两类集合工具类的用法。第9章Java输入/输出,介绍Java的I/O系统,包括Java流式I/O、文件的随机读写、Java的文件管理以及对象序列化。第10章Java多线程,介绍Java中多线程的概念与基本操作方法,以及线程的并发控制、线程同步等技术。

在应用技术篇中,介绍了Java语言在实际应用开发中的常用技术,主要讨论如何在NetBeans IDE下开发Java应用程序。第11章用NetBeans开发Java Application,介绍NetBeans IDE的安装和基本结构,以及如何利用NetBeans IDE开发标准的Java Application。第12章用Swing开发Java Application,介绍基于Swing的GUI框架和常用Swing组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在NetBeans IDE中如何使用Swing组件开发具有GUI的Java Application。第13章用NetBeans操作Java DB,介绍在NetBeans IDE下如何启动、创建、连接轻量级嵌入式Java DB,以及如何执行SQL命令访问Java DB。第14章用NetBeans开发JDBC应用,介绍JDBC的基本概念和JDBC API,通过实例介绍用JDBC API实现数据查询、更新、添加、删除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应用Swing技术、JDBC技术和Java DB实现的Java桌面应用程序的综合案例。第15章Java网络编程,介绍有关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以及Java对网络通信的支持,重点介绍Java基于URL的Internet资源访问技术,以及基于底层Socket的有连接和无连接的网络通信方法。

本书由宋波担任主编,宋波、李晋、李妙妍、张悦负责全书的编写工作,祈长兴参与了其中两章内容的编写工作。宋波负责总体策划,并最终完成书稿的修订、完善、统稿和定稿工作。

本书从选题到立意,从酝酿到完稿,自始至终得到了学校、院系领导和同行教师的关心与指导。刘杰教授、周传生教授、杜庆东教授、赵永翼教授、李航博士为本书的策划和编写工作提供了有益帮助和支持,并对本书初稿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本书也吸纳和借鉴了中外参考文献中的原理知识和资料,在此一并致谢。由于作者教学任务繁重且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对于书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妥之处,诚挚地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宋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