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在我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安身立命、经世治民、礼尚往来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世界美誉,这是我国礼仪文明不断传承的结果。如今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是国民良好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个体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情感、传统、习惯、习俗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了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知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等。良好的礼仪能体现个人修养、民族气质、国家魅力。作为有文化、有知识的21世纪的大学生,提高礼仪修养,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这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塑造美好形象的内在要求,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当前教育体制不完善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有所缺失,其中礼仪修养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礼仪修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其中,明确对大学生提出了“明礼诚信”的要求。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和礼仪教育,对于完成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礼仪规范,能遵守规范的人,必然会为社会所接受;反之,则会受到排斥。大学生是一个正处在迫切想要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同的群体,认真学习、掌握和得体应用礼仪的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同时,加强礼仪修养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优秀、工作出众固然重要,但还不够,时代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礼仪修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就应该认真地从学习礼仪、践行礼仪开始,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既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的需要,也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组织了川渝两地5所普通高校、一所礼仪培训学校、一家旅行社中从事礼仪教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教师和从业人员集体编写,历时3年,几易其稿,反复推敲,最终完成了这本《实用礼仪规范教程》书稿。本书由著名社交礼仪专家、职业生涯指导专家关彤担任主编,由他提出编写方向和思路,确定编写大纲和体例,直至统稿和修改完成。最后由成都文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爱冬主审。具体编写分工如下:
第一章由关彤(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张海鹰(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撰写;
第二章、第三章由关彤撰写;
第四章理论部分由关彤撰写,实训部分由张立敏(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撰写;
第五章理论部分由关彤撰写,实训部分由董娅(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撰写;
第六章由关彤、李明志(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撰写;
第七章理论部分由关彤撰写,实训部分由李静(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徐野利(成都模特礼仪学校)撰写;
第八章由张帆(成都峨眉山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撰写;
第九章由冯兰(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张立敏撰写;
第二章、第三章图片由李静、郑幕娜(成都模特礼仪学校)、关彤提供,其他章节图片由关彤提供;
本书的PPT课件由程春芳(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编制。
编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这也是本书的特点。
第一,思想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明礼仪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并且客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文明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观念、道德制约,举止大方、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风度,这些必须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基础。正可谓:有德才会有礼,无德必定无礼,修礼宜先修德。我们在第一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中就着重讲了“礼仪修养的基本原则”、“礼仪修养的途径方法”、“礼仪教育的功能”、“礼仪教育的实施”等内容作为本教程的开篇统领。
第二,实用性。本书名称即《实用礼仪规范教程》。为了突出实用性,更好地贴近大学生的实习就业实际,本书除了因为篇幅所限未将“外事”、“风俗”等部分编入教材中,重点涉及了礼仪基础知识,诸如“交际礼节”、“交际语言”、“交际工具”等基本交际礼仪,还涉及“出行旅游礼仪”、“文娱购物礼仪”、“校园生活礼仪”等日常礼仪;常见的行业专业礼仪也基本涵盖于其中,诸如商场礼仪、酒店礼仪、导游礼仪等行业服务礼仪。还根据在校大学生的需要重点编写了“求职礼仪”。同时,也注重了案例的示范性,有的案例还进行了“分析提示”。
第三,规范性。本书在体例上,每章均选用了一句“名人名言”作为导引,每章列举了“内容导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每章分三节,每节分两部分,一是“课前预习及课上讲授礼仪规范”,二是“课内参与及课后自检礼仪训练”。第一部分是理论部分,主要是知识要点;第二部分是技能部分,主要是实训案例。在第一部分的知识要点中穿插“经典案例”、“应知应会”、“温馨提示”等,在第二部分的实训案例中,列举了“自我检测”、“行为模拟”、“案例分析”等,便于同学们强化记忆、理解掌握和实训练习。值得一提的是,每节大都安排了实训题或案例分析题。
我们在编写本书过程中虽做了较大的努力,但由于编者认识水平、写作水平和占有资料的局限性,在内容的概括归纳和材料的取舍阐述上,以及结构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希望有关专家、学者、礼仪课教师,特别是在实际业务部门工作的朋友提出批评并指正,以便再版时予以修订。请将意见反馈至guantong001@126com或530025485@qqcom,谢谢!
编者
2015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