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hotoshop为什么要扩展出3D功能。
Photoshop的3D功能可以替代专业三维软件吗?
做平面设计的为什么需要3D扩展功能?
做三维的为什么要在Photoshop里处理3D?
做影视广告的为什么要用Photoshop转换三维模型?
3D功能是赶时髦的噱头产物,还是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
……
自从Adobe公司推出Photoshop CS3 Extended(扩展版),增加了3D功能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上面这些问题。为了能找到答案,我去学习,了解,跟圈内朋友探讨Photoshop的3D功能,并尝试着去解释这些问题。中间走了很多弯路,也遇到很多想不通的问题,通过实践和研究,最终有以下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首先要牢记这个3D功能是在Photoshop里的,因此它并不等同于传统的三维技术和概念。Photoshop 3D功能的概念来源于三维领域,包括灯光、三维位置、贴图、渲染等。但是制作是用Photoshop的方式来实现。比如要给某个三维模型创建凹凸贴图,在Photoshop里通过3D功能导入三维模型,然后就可以通过图层,混合模式,画笔甚至橡皮图章等去制作。也就是说Photoshop的所有工具所有概念都是实现的手段,这点跟传统的三维创作是有所区别的,此时3D功能就像一座“桥梁”,将三维模型扩展到了Photoshop上,然后通过Photoshop强大的后期功能去快速实现三维效果。
其次Photoshop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创建控制三维模型。请注意,我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请一定不要用固有的三维技术思维来看待它,尤其是专业的三维技术人员。我遇到很多做三维的朋友很武断地拒绝去深入了解Photoshop的3D功能,而原因仅仅是觉得Photoshop创建三维模型不如专业三维软件精确。当然我也觉得起码到目前为止Photoshop的3D功能并不能如传统的专业三维软件那样可以快速精确地创建出复杂的三维模型,而我也从来没有花时间去挑战如何用Photoshop精确建模这类的问题,因为Photoshop的3D功能并不是来取代传统三维软件的,两者是互补的。
因而我们要深入去了解Photoshop的建模模式和修改思路。在Photoshop中,我们可以通过轻松自如地改变曲线调整层来控制三维模型的外形;可以轻松地将一张图片转成三维模型;可以随时随地进入深度贴图进行各种控制修改,……此时的3D功能更像一个“放大器”,通过Photoshop的方式将三维模型快速“放大”到我们想要的状态,让我们去做下一步的设计、制作、动画。
还有要想发挥并使用上Photoshop的3D功能,传统固有的Photoshop技术必不可少,而且要求极高。如果你已经可以在Photoshop里自由地创建纹理,熟练地绘制画面,自如地制作各种效果,那么当你了解了Photoshop的3D功能,而你又有了一个三维模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可以制作出任何你想要的效果。可是假如你并不是个Photoshop高手,就算掌握了3D功能,面对一个三维模型,你还是会一筹莫展,因此3D功能与Photoshop传统技术是必须结合在一起。Photoshop的3D功能往往在精通Photoshop的人手里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最后,抛开所有的技术因素,抛开所有的技术见解,从创作思路上来考虑Photoshop的3D功能。它让平面设计人员与三维的距离不再遥远;它也使三维技术人员可以重新考虑自己的制作手段;它还可以让动画特效人员自由地使用三维模型……
因此Photoshop的3D功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项扩展功能,更扩展了创作思路。我们可以将3D功能用在三维模型上,也可以用在一张图片上,一切都要取决于我们的创作思路。绝不能因为3D功能而3D,要将这项技术融入到创作制作中,在工作中正确对待并使用它。
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要感谢我的太太还有我的儿子,他们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还有我的很多好朋友,尤其是李蕻,一直鼓励并支持我,谢谢你们!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广大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由马震春主笔,参加编写工作的还包括:陈毅平、裴金花、王奂、崔巍巍、李晓萌、陈瀚宇、郑鹏一、冯敏、商静、刘彦君、华洁、欧阳梦臻、王栋、梁磊、余清、俞中霖、李延、赵磊、吴伟红、梁秉正、马雪竹、宋娟、叶蕾、林海、米翠东、张彭、刘沛、郑毅、赵双、李蕻、陆甸、张笑非、张建业、李媛媛、王国扬。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