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学》是根据高等工业学校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编写的,可作为高等院校各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是在朱张校、姚可夫主编的《工程材料》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保留了《工程材料》第5版的教材体系和重点内容,删减了一些非重点内容。本书适用于30~40学时的工程材料课程使用。
《工程材料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理论部分,由第1章、第2章组成,阐述了工程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涉及工程材料的结构、组织和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第二部分为工程材料知识部分,包括第3章至第7章,介绍了常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及其应用知识;同时对功能材料和其他新材料作了介绍,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部分为工程材料的应用部分,由第8章至第10章组成,介绍机械零件的失效与选材知识以及工程材料在汽车、机床、仪器仪表、热能设备、化工设备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其中“工程材料的应用”一章可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需要,有选择地讲授部分内容,其他内容可由学生自学。书中引入了较多的新材料、新技术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书的重点是第2、3章和第9章。
本书中介绍的材料牌号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考虑到读者对材料新牌号尚不熟悉,因此保留了部分材料的旧牌号,文中用括号表明。例如不锈钢牌号20Cr13(2Cr13)、铝合金牌号5A05(LF5),其中20Cr13、5A05为新牌号,2Cr13、LF5为旧牌号。
本教材力求体系更科学合理,内容更丰富新颖;尽量做到理论性强,概念清晰,语言简洁,条理性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例。本书介绍的材料种类多,牌号新,材料知识面广,适用面宽。书末附有国内外常用钢号对照表及工程材料常用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可供读者阅读有关外文参考教材或文献时查阅。
配合本教材,作者另外编写了《工程材料学教师参考书》,制作了《工程材料学多媒体教案》光盘,为工程材料课程教师提供了必要的教学资源。以上教学资源都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编写者分工如下:
绪论、第1章1.1节、1.2节、第2章2.1节至2.4节、第9章9.3节、9.4节由朱张校编写。第1章1.3节、第4章、第7章由张弓编写。第1章1.4节、第5章、第6章由张华堂编写。第2章2.5节、第3章3.1节、3.2节、第9章9.1节、第10章10.4节由王昆林编写。第2章2.6节、第8章、第10章10.2节、10.3节由张人佶编写。第3章3.3节、第9章9.2节、第10章10.1节由姚可夫编写。第3章3.4节、课堂讨论指导书由吴运新编写。第10章10.5节、10.6节由巩前明编写。附录1、3、4、6、7、8由朱张校编写,附录2、5及实验指导书由张欣编写。书中显微组织照片由丁莲珍、张欣、朱张校提供。
郑明新教授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并审阅了全书。全体编者对郑明新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编写引用了有关材料牌号方面的最新国家标准,参考了部分国内外有关教材、科技著作及论文,部分照片下载自互联网。在此特向有关作者致以深切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朱张校 zhuzhx@tsinghua.edu.cn姚可夫 kfyao@tsinghua.edu.cn2012年1月于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