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书是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充分吸取了高校近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而编写的。根据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际,我们进行了较显著的教材改革尝试。

目前国内的《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本科教学安排多是分别独立进行的,一般是在完成56~72学时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后,再进行2~3周的课程设计,将理论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以一个机械装置(常为减速箱)为题目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训练。由于这两个阶段是分开进行的,因此采用的教材也是分开编写的。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互相结合,编者尝试将《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两本教材进行合并编写,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同时,考虑到计算机已经广泛使用,我们采用附录的形式将课程设计所需要的表格编入书中,解决了目前教科书无法涵盖所有需要使用的数据和图书馆手册不足的问题。另外,在附录M中,还提供一份机械设计基础试题样题与参考答案,供学生备考使用。

另外,教材还进行了新的尝试,即在相应的各章以同一设计实例的不同零件作为例题,并且在对应章的最后,布置了类似例题的课程设计系列题(必做题)。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通过将完整的设计问题转变成系列例题和习题,从而把课程设计的任务分解到理论教学的习题计算中,学生只要将前期理论教学得到的系列计算结果加以综合,再加入箱体、附件等设计,就可完成课程设计需要计算的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减轻课程设计阶段的计算工作量,也可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教材分3部分内容,共19章13个附录,由黄平和朱文坚主编。具体参加编写工作的有: 朱文坚(第1、11、12章),李旻(第1.4、5.3、18.4节),李琳(第2、3章),翟敬梅(第4、6章)、胡广华(第5、8、9章),刘小康(第7、16章和附录N),徐晓(第10、15章),陈扬枝(第13、14章),孙建芳(第17章和附录A~G)、黄平(第18、19章和附录H~L)。

书中加黑点的文字为本课程中相对重要的知识点,所以特意标注。

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尝试,在本教材编写中一定会有不足之处,加上编者的水平和时间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