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乔纳森·斯威夫待(Jonathan Swift,1667—1745)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文学大师。
1667年11月30日,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的父亲在他出生七个月前去世,他靠叔父抚养长大。1686年,他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学士学位,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701年,获都柏林三一学院博士学位。在大学期间,虽然主修的是哲学和神学,但他却对文学和历史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此期间,斯威夫特曾任穆尔庄园主人威廉·邓波尔爵士的私人秘书、英国国教会教士以及乡村牧师等。1710年—1714年间,斯威夫特为托利党主编《考察报》。1714年,托利党人失势后,他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圣帕特尼克大教堂做副主教,同时着手研究爱尔兰现状,积极支持并投入争取爱尔兰独立自由的斗争。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去世,葬于圣帕特尼克大教堂。
斯威夫特一生发表了大量的政论、讽刺诗和散文等,抨击地主豪绅和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而他的讽刺小说影响更为深广,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这是一部杰出的游记体童话小说,它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小说之一。1726年《格列佛游记》一经出版,立即震惊了当时的英国社会,成为当时最畅销、最受关注的作品。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了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经历,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对英国政体进行了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该书问世已近300年来,到今被译成几十种文字,是世界各国人民最喜爱的经典作品之一。
《格列佛游记》从20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各种版本总计不下百种。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丽童年、少年直至成年。目前,在国内数量众多的《格列佛游记》书籍中,主要的出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中文翻译版,另一种是中英文对照版。其中的中英文对照读本比较受读者的欢迎,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英文的大环境。从英文学习的角度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的学习资料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考虑到对英文内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该类型书的第三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这样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对英文阅读依赖中文注释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格列佛游记》,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简洁、精练、明快的风格。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书中加入了大量的插图。我们相信,该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王勋、纪飞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王勋、赵雪、左新杲、黄福成、冯洁、徐鑫、马启龙、王业伟、王旭敏、陈楠、王多多、邵舒丽、周丽萍、王晓旭、李永振、孟宪行、熊红华、胡国平、熊建国、徐平国、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
??
??
??
II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