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l660—1731),近代英国著名作家,英国启蒙运动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

  1660年,丹尼尔·笛福出生在伦敦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只受过中学教育,二十多岁时开始经商,足迹遍及欧洲大陆,此后做过政府情报员、报刊记者,但他最出色的工作还是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治论文和讽刺诗著称,他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子学校等。1702年,由于他在政治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1704—1713年,他主办杂志《评论》。1719年,笛福编著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该小说一出版便广受读者欢迎,成为当时英国最受关注的作品;之后应读者要求出版了《鲁滨逊飘流续记》。1720年,他山版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相继出版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1723年出版了传记小说《彼得大帝》。

  丹尼尔·笛福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然而让他名垂千古的是他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该作品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故事讲述一个遭遇海难而幸存的水手,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该书一经出版就风靡英国,世界各地竞相翻译出版,近300年来几乎被翻译成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有人甚至将《鲁滨逊漂流记》与《圣经》相提并论,法国作家卢梭就对其推崇备至,甚至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也屡屡提及。《鲁滨逊漂流记》是根据真人真事加以改编创作的。1704年9月,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安·菲南德岛上,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四年零四个月。当他被发现时已成了一个野人,甚至忘记了人类的语言。塞尔柯克的传奇经历引起公众的关注,报纸上也刊登了一些关于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孤独生活的情况。笛福正是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传奇、不朽之作,并由此作奠定了他在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鼻祖之位。《鲁滨逊漂流记》突破了当时文学规范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以第一人称和日记、回忆等形式,真实地描写了人物的行动、环境和细节,开创了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

  在中国,《鲁滨逊漂流记》同样是最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经典小说之一。目前在中国出版的各类版本总计不下100种。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传世经典之作,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丽童年、少年直至成年。目前,在国内数量众多的《鲁滨逊漂流记》书籍中,主要的出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中文翻译版,另一种中英文对照版。其中的中英文对照读本比较受读者的欢迎,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英文的大环境。从英文学习的角度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的学习资料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考虑到对英文内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该书的第三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这样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对英文阅读依赖中文注释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鲁滨逊漂流记》,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简沽、精练、明快的风格。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书中加入了大量的插图。我们相信,该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王勋、纪飞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赵雪、刘乃亚、熊金玉、李丽秀、熊红华、王婷婷、孟宪行、胡国平、李晓红、贡东兴、陈楠、邵舒丽、冯沽、王业伟、徐鑫、王晓旭、周丽萍、熊建国、徐平国、肖洁、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    指正。

  

??

??

??

??

II

II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