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3版使用指南

    本教材的定位是提供一本适合经管专业学生使用的商法教材。与法学专业学生不同,经管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对法律规则进行穷尽细节的学习,因此法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并不适合经管专业的学生。当然,经管专业学生的学习也不应是浮光掠影的普法性学习,大学教育应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而一本在法学专业教材基础上单纯进行简化的教材也远不能满足他们现在或未来职业生涯的实际需要。

本教材的设计旨在让经管专业的学生既能把握法律和商法的基本体系和重要规则,又能联系自己所学的经管知识来思考,并能学以致用,解决社会经济改革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为此,本教材呈现出与传统教材不同的两个特色。

    第一,在结构上,本教材根据商事主体进行商事活动的法律环境,将内容分为组织、权利、交易和干预四编。组织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形式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有不同的法律意义。权利是商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独立人格的保障,是进行商事活动的基础。交易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事往来,主要体现为合同关系。干预涉及国家公权力对商事主体行为的干涉,如消费者保护、劳动保护和维护公平竞争等。

    本教材的体系如下。

    导论:第一章。介绍法律、商法以及商法的理论主线。

    组织:第二章至第五章。即市场主体以怎样的组织形式进行经济活动,以及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探讨公司这一最常见的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

    权利:第六章至第七章。分析商人进行民事活动所涉及的物权、人身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方面,以及侵权及其救济。

    交易:第八章至第十章。交易指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换活动,主要通过合同形式表现出来。

    干预: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对消费者和劳动者的保护是对交易自由的干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则是对市场竞争自由的干预,另外还有解决争议的法律途径。

    第二,在内容上,写作思路体现出理论、规则与案例的有机结合。以理论解释规则,以案例理解规则的适用,并突出讨论焦点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以加深对理论和规则的把握。除了专题和案例,本教材还以短小的例释来对一些难点进行解释。

    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和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思维训练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知识要点,另一方面又可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汲取知识—思维训练—强化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三个重要步骤,而思维训练在其中起到核心作用。

    上述理念对教学提出了挑战,因为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输,更需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问题。鉴于此,本教材在梳理法律规则之外,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来解释法律制度,并设计了专题案例以及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1.法规

    商事领域立法很多,不可能一本教材全部涵盖。本教材在选取法律规则时尽量突出重要规则,并在编辑时考虑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体系的完整性。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补充教材没有涉及的法律规则。另外,我国的商事立法尚处于过渡期,法律法规时有变动,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法律法规的变化,如与教材有出入,请及时提醒学生更正。

    2.理论

    理论告诉我们法律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对现行法律制度进行评价,并对未来的制度改革作出预测。如果不解释为什么规则这样制定,学生对冗长而僵硬的法律条文只能通过机械的记忆来应付考试,而在考试之后,这些规则就从脑中消失了。解释立法原因的理论往往在法律学科之外。对于商法这个与商事和经济活动联系紧密的领域,很多时候经济学的解释很有说服力。除了经济学外,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也是很有益的解释视角。本教材对规则的理论解释以经济学为主,同时也考虑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帮助学生理解确立某一法律制度的原因。教师在使用时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论,完全可以与教材不同,这样可拓展学生的思路。

    3.专题案例

    有40个专题案例贯穿全书,这是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些案例是从笔者收集的几百个专题资料中筛选出来的,在编写上费了不少心思,希望能对教学有帮助。专题多是介绍前沿问题或集中分析焦点问题,如OECD的公司治理准则、私产入宪、商标抢注等。案例则为学生铺垫一个现实环境,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法律规则应对现实问题,同时又经由现实问题反思法律规则的不足,帮助他们形成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选取的案例多数是经典的或具有广泛争议性的,如福特汽车公司案、中国公序良俗第一案、徐延格诉肯德基公司案等,并且附带问题供延伸思考或讨论。

    4.思考题

    一个大学生有能力做到识别学习重点,教师在课堂上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告诉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因此本教材并没有提供如概念特征之类的复习题,而是设计了一些有趣或有深度的思考题让学生预习或复习时使用。思考题包括以下类型,全部是用来拓展思维的。

    推荐阅读:指出值得深入思考的要点,并推荐课后延续学习的文章或书籍。

    问题解决:向学生提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关注的法律问题,请学生系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回答该问题。

    制度变革:大部分为法律制度变革的问题,请学生为社会制度改革建言并提出解决方案。小部分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让学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来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转变提供意见。

    观点争鸣:设计正方和反方两个立场,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辩论,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作全面思索。道理因辩而明,让学生受益的并非辩论的结果,而是辩论的过程。

    法官判案:让学生以法官身份来判决案件。大部分案件都是有争议的案件,即使法官也有不同意见,有的题目会把法官的不同意见列出。

    网络搜索: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就热点话题的讨论进行资料收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将这些题目作为作业题目、辩论题目、课堂讨论题目、小组研究题目等使用。

    教学时间方面,本教材适合用于2~3个学分的商法(或经济法)的教学。

    当教学对象为本科生时,建议对本教材作全面性的较为细致的讲述,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建议突出对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来解释和评价教材中的法律规则和法官判决,鼓励他们多问、多想、多发言、多讨论。同时,要注意避免学生思路过于发散,通过评论、建议和提醒来适当引导他们集中于对最本质问题的思考上。

    当教学对象为MBA学生时,建议教师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有所侧重,对于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部分,如组织形式选择、公司治理、知识产权、合同、劳动保护、竞争法等,可相应增加授课时间,也可适当补充一些与企业管理有关的案例。在教学时,不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法律规则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思考,如学习了合同法之后,让学生设计一下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等。

    如教学对象为其他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由于这些学生相比MBA学生侧重于研究,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理论性强的论文或其他阅读材料。与商法联系最为密切的经济学理论是市场竞争、市场失灵、交易成本、公共选择、政府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理论,本教材涉及的一些方面是比较基础性的,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增加一些有深度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从本教材或其他资料中筛选出一部分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题目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分别进行专题研究,可作为作业,也可作为考试的一部分。研究成果可在课堂或课后进行交流。

    一门课程的学习,一定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互相补充的过程。因此,建议使用“三明治学习法”,即一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包括三层。

    第一层是课前阅读,即学生上课前须阅读教师指定章节并思考相关案例和问题。

    第二层是课堂授课,建议除了授课部分,可留出些时间进行互动式讨论,安排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陈述或辩论。

    第三层是课后学习,包括教师的课后答疑、学生的课后要点回顾和补充阅读、课后的作业与练习等。

    完成一本有特色的商法教材是笔者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几年教学下来,心得不少,材料也集聚了很多,但总是因琐事打扰,迟迟没有动笔。2004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得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王威编辑交流了一下,没想到一拍即合。在编辑的督促和鼓励下,笔者摒除杂务,潜心写作,历时数月,前后修改三次,终成此书的第1版。

    2005年底,两部重要法律《公司法》和《证券法》修改通过。为此,笔者又根据法律变动及时对本教材相关章节,尤其是第四章和第五章做了更新。

    2007年是我国立法成果丰硕的一年,《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等多部重要法律出台。这使得第2版的出版成为当务之急。我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对本教材进行全面修订,部分章节重新写作,全部章节进行细致的修改完善,增删例释和专题案例,对思考题做了全新设计。2008年3月终于完成第2版。

    2008年至今,《侵权责任法》和《社会保险法》出台,《个人所得税法》、《公司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均有修改。2015年初最终完成的第3版对涉及法律变更的部分进行了更新,并对内容作了全面修订,思考题结合网络时代增加了网络热点话题。

    多年来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使笔者对商法的思考不断深入。本教材的构思和写作得益于学生们的提问、发言和意见反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研究生张昊和李斯霞为第3版的修订承担了助研的工作,特别致谢。最要感谢的是出版社的王威编辑,她几年来为教材的写作和修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并给了笔者很多鼓励和督促,和她合作非常愉快。

    十年,三版,自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且有意思的工作,所以一直在坚持,有些辛苦,但很享受。希望以些微贡献,为各位的教学或学习助力。使用中如有任何问题、建议或意见,欢迎反馈!

                              鲁汶大学法律博士(PhD in Law)王传辉

                                         2015年2月26日于广州康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