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电子商务已经广泛应用在企业、政府和广大消费者中,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给世界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本书主编在美国留学期间,目睹了Amazon(亚马逊)、Bestbuy(百思买)等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各种Deal网站(收集其他网站的优惠信息的网站)对美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现代电子商务所带来的高效和便捷。同时,通过对威斯康星大学商学院相关课程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对电子商务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深感国内电子商务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入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教育滞后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现状,结合未来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在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现实要求,本书系统介绍和研究了现代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实践。全书共分11章。第1~6章为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突出入门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主要侧重于讲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功能作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以及电子商务法律。第7~11章为本书的应用实践部分,分别介绍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上零售、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移动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应用。每章后面均有课后习题。

本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试行)》而编写。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按照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组织内容,以互联网环境下商务活动过程为主线,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营销、谈判、交易、支付以及相关技术保障和环境措施等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

 (2)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根据最新科技文献,力争反映课程所涉及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前沿,积极吸纳国内外优秀教材的优点。

 (3)  根据各章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设计了每章的案例分析、应用示例、上机练习和实践环节,强化电子商务基本概念、基本策略、操作技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特别是对于每个知识点不仅给出典型案例和实际操作范例,而且采用直观生动的操作界面、清晰的操作步骤说明,指导学习者完成学习内容,使得教材具有较强的易读性。

本书的主要编写工作由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师完成,这些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含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目前已经建好的国家精品课程有四门,已经公开出版的“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十多部。本书由顾东晓、王敏担任主编,负责对全书框架结构的设计、审稿及最后定稿。由管帅、顾佐佐担任副主编,分别对1~6章和7~11章的框架进行编排和整理。各章及其主要编写人员分工如下: 第1章、第3章(管帅), 第2章(惠俊艳、刘学凯),第4章(张薇、王润玲、曹仪玲),第5章(刘帅),第6章(顾东晓、刘帅),第7章(赵莎莎),第8章(王敏、朱凤丽),第9章(章蕾、顾佐佐), 第10章(吴晓蓓、顾东晓),第11章(王敏、顾佐佐)。全书由顾东晓、王敏统稿,管帅和顾佐佐负责全书的校对,并承担了各章练习的审核、修改与补充后定稿。

此外,胡萍、余波、程文娟、叶绍灿、朱俊红、蔡美菊、陈荣、陈蓉、张恩桥、杨苏、朱龙、代犟、牛姗姗、吴义凤、吕雯雯、杨柳等也投入大量的时间参与了本书的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借鉴了国内外大量有关研究成果,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相关的文献,在此对所有涉及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编写还受到“过程优化和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安徽省教育厅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安徽省软科学项目(12020503037)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专项资助基金(2012HGBZ0186)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01726)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01720)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YJA630029) 的支持。

本书适用于高等教育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以及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相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也可以作为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或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学习教材或参考书。尤其是本书的应用部分还适合作为各类管理培训的学习和参考教材。此外,本书对从事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涉及许多电子商务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商务理论和方法本身也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化和完善之中,加之编者水平的限制,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学者和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今后我们对此书修订时进行完善。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gudongxiao@hfut.edu.cn与编者交流。

编 者

2012年3月

于合肥工大斛兵塘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