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从1988年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11年年底8.5万公里的通车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进高速公路网建设,并将加快重要高速公路通道扩容改造建设,到2015年,国地两网高速公路共计通车里程将达到14万公里。
随着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逐步向沿海浅滩、西部山区、高原等地延伸,高边坡、高路基、大跨桥梁、特长隧道、管线立体交叉等复杂工程日益增多,随之带来的滑坡、塌方、透水、火灾、瓦斯爆炸等灾害风险也随之增高。2003年5月11日,贵州三穗县三凯高速公路发生山体滑坡,导致35名工人在睡梦中全部被埋。2005年12月22日,都江堰至汶川县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4人死亡、11人受伤。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第1号)第四十条中规定,“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机构对容易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工程项目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进行安全评价和监测。”
高速公路建设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差等特点。对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进行安全评价,可以对建设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进行有效的辨识,对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并确定危险等级,提出有效的安全对策建议。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2010年4月,交通部发布了《关于在初步设计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175号,并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制度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本书的编写课题组自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最先开展高速公路安全评价工作,尤其是针对西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首次尝试了安全预评估的方法。经过多年来的总结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当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的方法和程序。本书中,作者总结和梳理了几年来开展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的经验,编制成册,为建设项目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本书共分为八章,分别由马海涛、王云海、王金安、谢旭阳等编写。此外,参与资料整理和编制工作的还有姜琳静、秦娜、李曌、李昶等同志,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学者不吝批评和赐教,谢谢!
作者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