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自从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通知》颁布以来,我国各高校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许多高校分别以必修课、选修课、讲座等形式进行了信息检索知识的传授。高校信息检索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训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让学生具有掌握信息的意识、获取与利用信息的技能,使其在将来的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可以说,信息检索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谓专业性,是指信息整序的原理、存储的方法和检索的办法,同时又与各学科特性相结合,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检索工具或数据库的知识体系。所谓实践性,是因为该课程是一门技术方法课,它必须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分别对已经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工具书或数据库进行文献、事实、数据的查找训练,只有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践中去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以缩微品、声像带、磁盘、光盘等形式记录的非纸质信息急剧增加,靠过去“手翻、眼看、大脑判断”的手工检索已明显不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要求对教学进行革新,同时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变革。为了适应社会的这一变化,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编撰出较多的信息检索教材,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

由常州工学院朱静芳老师主编,郑成增教授主审的《现代信息检索实用教程》一书正是应对这一形势的需要而撰写的,作为一个从事信息检索教学与研究的同行,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能事先拜读,颇感受益,同时他们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也使我备受激励。

该书共分8章,作者首先从信息素质教育入手,以说明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方法和途径等,旨在使受教育者能够充分认识到信息检索的重要性。其次是分别研究和介绍信息检索的一般概念,信息检索技术与策略,信息检索语言和检索工具,图书、期刊类文献检索途径与方法,特种文献(专利、标准、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科技报告)信息的检索,国外有关重要信息检索工具,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及搜索引擎的使用等。最后是学术论文撰写与科技查新等内容,全书具有新颖性、全面性、实用性、直观性的特点。有论述、有介绍、有实践,不仅介绍了纸质检索工具,同时又列举了数据和网络资源; 不仅有手工检索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还有计算机检索的路径和策略,纵横交错、议论平实、通俗易懂,我相信,这一教材的出版,一定会使读者受益良多。

参加本书编写的朱静芳、米海燕、李刚、刘晓丹几位老师长期从事信息检索教学和图书馆工作,对信息的整序、存储、检索及分析都有较深入的研究,他们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数字图书馆技术和网络应用等方面颇有建树。特别是该书的主审郑成增教授,他是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又任图书馆馆长多年,我相信该书通过他的审查、校正,一定会使本书的特色别具一格,使之成为信息检索教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我由此而感到欣慰,也衷心地希望该书能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

张智松谨识

2008年1月

俄罗斯学者布留索夫在《论目录学对于科学的意义》中写道: “学问与其说是知识的储蓄,倒不如说是善于在书海中找到知识的本领。”

今天,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科技创新的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信息量急剧增长,知识挖掘加速、加深。使人们深陷于信息知识海洋之中。如何在这浩瀚的海洋中捕捉有用信息,挖掘知识就成为信息素养诸多要素中最具有决定性的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具体内涵包括: 了解信息需求及问题所在,制定信息检索策略,掌握信息检索技能,评价信息并根据实际用途,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科学地组织信息、使用信息,将信息融化到现有知识结构中。

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各类高技术、高层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出具有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书是为适应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通用性和针对性,内容体系、编排结构新颖的信息检索课教材。

本书编者是一些多年从事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共同研究大纲、分工合作、编写成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 新颖性: 本书一改同类教材传统模式,每章后附加实验题及思考题编入教材,以实验形式并设有实验大纲、实验指导等,寓理论传授于实际应用,并在其中一些章节增加了实际案例,从而使学生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知识。

(2) 全面性: 以计算机信息检索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前电子信息资源检索的所有内容,如光盘、网络信息检索; 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检索; 各类中外文文摘及全文数据库检索,包括中外文网上电子图书、期刊检索等。

(3) 实用性: 传统的文献检索教材,主要是以介绍文献构成体系、手工检索方式为主。本书目的非常明确,使读者的注意力放在网络及电子信息资源检索上,从深层次的原理到实际操作技术方法,都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检索基础上,采用了各种数据库检索系统的最新版本。另外第8章有综合运用功能,可作为学习本课程综合考查实验,使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直接在实际中应用。

(4) 直观性: 为使课程内容中的检索方法简单易懂,全书配有大量检索界面和检索结果的示意图,读者通过图示直观模拟各种数据库检索系统的操作流程,更具形象化。

本书第1章和第2章由米海燕编写,第3章和第4章由李刚编写,第5章和第8章由刘晓丹编写,第6章和第7章由朱静芳编写,全书由朱静芳统稿,郑成增教授主审。张智松教授在百忙中欣然作序,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任务多、时间紧,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