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2版前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微机常用接口技术,掌握接口电路的设计与编程方法,建立微机系统整体概念,了解微型计算机的新技术和新理论。

本书是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教学需求精心修订而成。全书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以Intel 8086微处理器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接口技术。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和初学者普遍感觉到本课程难学、难懂等问题,编者结合多年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体会,在第2版的修订过程中,保留了第1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化难为易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并对第1版内容进行了必要的精简与修改。尽量做到内容充实,基本原理清晰,实用性强。

本修订版(第2版)共分8章,讲述微处理器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系统、输入/输出技术和常用接口芯片等内容,并给出一些典型的实验。其中,第1~5章由牟琦编写,第6~8章由聂建萍、徐力惟编写。牟琦负责全书内容的组织编写、修改和最终定稿。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听取了许多授课老师与广大读者的意见,并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电子教学课件,根据教学的总学时数的不同,还配有相应的3个授课计划,欢迎有此需要的教师来信索取,联系邮箱: muqi@xust.edu.com。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诚请广大读者与专家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修订中不断改进。

编者2013年3月  

第1版前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理工类专业本、专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学生应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掌握微机应用系统的研发技术和基本方法。本课程以Intel 8086 16位微处理器为背景,从应用角度系统阐述微机的基本原理; 介绍计算机运算基础、微处理器结构、半导体存储器、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输入/输出与中断技术、常用可编程I/O接口芯片的特点和使用技巧以及总线系统; 结合典型微机系统设计讲解,让学生开阔思路,对先进的微处理器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应具备分析和设计微机应用系统的能力,能开展微机应用系统的研发工作,为后续专业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在微机接口技术及原理的教学当中,学生不仅应该掌握原理,更要学会微机的应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外,接口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硬件上的设计与分析,还应该包括接口软件的编写。因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教材,既要内容更新,也要注意重点应放在接口设计与应用上。为此,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编写了本书。本书具有立足于系统、面向应用、实用性强、适用面广等特点。本书不仅可供高等院校及大、中专院校作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自学者参考。

全书共8章,第1章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第2章主要介绍了Intel 8086 CPU的结构与功能; 第3章介绍了8086系统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第4章介绍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典型方法; 第5章介绍了半导体存储器原理及主存储器的组成; 第6章介绍了输入/输出的基本方法、中断概念及其技术、直接存储器存取技术; 第7章介绍了几个常用的接口芯片: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接口电路、并行和串行接口电路; 第8章是实验部分。书中提供了大量例题,每章之后均附有习题,便于读者复习及检查学习效果。

本书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系列教材》编委会的统一部署下,并在出版社计算机事业部丁岭主任和梁颖老师的亲切指导和关怀下完成的。参加本书编写的均为多年在“微机原理”、“接口技术”等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本书由牟琦、聂建萍任主编,朱宇、杨凯峰、李腾龙、杨丽军任副主编。其中,牟琦编写了1、3、5章,杨凯峰编写了第4、7章,朱宇、杨丽军编写了第8章,聂建萍、李腾龙编写了第2、6章。牟琦、聂建萍负责全书内容的组织编写、修改和最终定稿统稿。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毛文林、陈建明教授的指导和审核,得到了许多应用型大学基础课部老师的指导和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对于他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工业大学王中生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欢迎读者索取本书的电子课件。

编者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