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再 版 前 言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从2011年出版以来,历经将近四年的修订,集合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考命题的钻研把握,以及众多高考学子的复习心得和实战体会,已成为广大高考读者的良师诤友,同时也因其重点突出的内容总结和典型题目的汇编,成为众多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在过去的四年中,本书帮助许许多多高考学子圆了梦想,帮助使用过本书的广大学生及教师们应用“数学的思维”在学习、工作和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使用本书的效率、解答复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者和一些数学同仁专门开设了“图书答疑热线及论坛、QQ群”,以更好地和同学们交流、互动.从您购书开始一直到考试,组合教育名师将一直伴随着您! 许多高考学子在来信中分享了他们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得到的帮助、受到的启发.针对这些宝贵的反馈信息,我们曾数次认真商讨、仔细揣摩,并在此基础上对本书再次做了修订,希望能更好地满足同学们复习备考的要求.我们也借此机会向这些高考学子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再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修订:

    (1)每章开篇都增加了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

    (2)对例题及变式题进行了调整.高考的考查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在修订中体现方向性、时效性,与命题方向和高考大纲(或考试说明)紧密结合.通过对题型的深度把握,遴选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穿透性的例题,针对精选例题所做的详尽分析和解答对考生很有启发性.尤其是“评注”部分,寥寥数语的点睛之笔,起到了拨云见日、开阔视野的作用.例题后呈现的变式题,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注重纵横联系、前呼后应,可以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提炼,研究并挖掘出重要解题模型,“秒杀”高考题,以求达到口述试题的从容境界.

    (3)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将常考的、考生感到棘手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得到既“玄妙”又特别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使同学们了解这些方法的由来,让“玄妙”变得顺理成章.例如,数列与不等式中经典不等式的应用,独特的解题方法会令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辅助函数的作法,经过我们的分析,试题将变得非常简单,只要仿效,便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拓宽解题思路.

    (4)各节配套了最有效训练题.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答题水平,同时避免学生陷于题海之中,能进行有效的训练,我们精心筛选出最能代表本节内容的典型题目让学生训练,达到知识、方法与能力训练的完备性,每一份最有效训练题要求在45分钟内完成.

    (5)针对文、理科高考数学考查内容的广度与难度不同,我们进行了文、理科分版.

    (6)在版面形式上,采用双栏设计,增大版心,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全书内容更丰富;采用双色印刷,重难点突出显示,一目了然;参考答案单独成册,易于学生独立思考,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使用.

    (7)修订错误.我们仔细校对、核实了全书内容,修订了错误.通过我们的努力和许多同学及教师的帮助,再版力求尽量做到完美.为了精益求精,恳请朋友们拨冗指正.

    本书是一本可以让学生“看了就懂,懂了就会,会了就对”的高考备考指南,同时配有精美电子教学课件与在线配套课程,是可以让老师备课变得轻松、倍感亲切的教学参考工具书,适合于参加高考的学生在第一轮复习时研读使用.

    本书从策划到出版、再版,倾注了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心血和创造性的工作.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张永辉老师,负责全书的策划、编写,余臣老师、王晓明老师、张喜金老师、王国庆老师、孙光磊老师、孟令修老师、张作卿老师、李拴柱老师、颜亚冰老师、董安林老师、高艳山老师、安英老师、樊德国老师、董家兴老师、白立星老师、陈杰老师、吉海波老师、佟宝忠老师、熊建军老师、臧敦亮老师、张胜利老师、陈治海老师、肖贵钧老师、李小华老师、文先龙老师共二十五位老师,负责全书部分章节的编写.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此同时,要感谢本书第一版的编者张宏卫老师与张尚仁老师和第二版的编者徐贵冬老师以及作者团队老师们常年辛勤的工作、默默的付出.此外,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陈仕云女士,她参与了本书的设计和筹划,是她的辛勤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本书顺利面世.

    编者们虽倾心倾力,数易其稿,但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数学同行指正.

    愿本书伴随莘莘学子们步入理想的大学!

                                                             张永辉

                                                             2014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