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Linux操作系统是一款广泛应用的操作系统。Linux借助其免费、开源等特点,在服务器、安全行业等特殊领域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Linux的各种衍生操作系统更是深入手机等嵌入式设备领域。由于Linux操作系统是使用C语言开发和实现的,所以Linux最为有效的开发方式是采用C语言开发。

虽然Linux下采用标准的C语言,但对于普通C语言爱好者来说,要熟练掌握Linux C编程仍然困难重重。因为读者在完全陌生的战场(操作系统),使用完全陌生的武器(开发工具),和完全陌生的敌人(技术)作战。首先,Linux操作系统与Windows操作系统不同,造成用户连基本的文件操作都无法顺利进行。其次,Linux下没有Visual C++等常见的Windows开发工具,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陌生的GCC、VI等工具。最后,Linux下开发会遇到操作系统层面的相关技术。这些技术同样是完全陌生的。基于以上原因,本人编写了本书,力求帮助读者克服这些困难,从而顺利学习Linux C编程。

本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讲解了Linux C编程技术,篇章结构划分合理,可以帮助读者建立完善的Linux C编程技术体系。同时,针对Linux C编程技术新的应用趋势,着重讲解了最新应用所使用的技术。考虑到新手入门的特点,本书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示例的数量,帮助读者尽可能地掌握好每项技术。同时,为了方便读者更加高效而直观的学习,本书专门提供了配套多媒体教学视频辅助读者学习。相信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顺利进入Linux C编程的世界。

本书有何特色

1.配多媒体教学视频

本书提供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视频辅助教学。视频涵盖本书各个知识点,从而帮助读者高效、直观地掌握各项技术。

2.门槛低,容易入门

本书站在初学者的角度,尽量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避免云山雾罩的讲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习的难度大幅降低。即便零基础的读者,只要跟着本书的讲解一步步学下去,也能掌握书中所讲解的内容。

3.内容全面、系统

本书详细介绍了Linux C编程所需要的知识,包括语法、函数,以及文本编辑器、GCC编译器和调试工具等,通过学习这些技术,读者就可以轻松地开发应用程序。

4.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书的编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内容梯度从易到难,讲解由浅入深,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并均有所获。

5.写作细致,处处为读者着想

本书内容编排、概念表述、语法讲解、示例讲解、源代码注释等都很细致,作者讲解时不厌其烦,细致入微,将问题讲解得很清楚,扫清了读者的学习障碍。

6.贯穿大量的开发实例和技巧

本书在讲解知识点时贯穿了大量短小精悍的典型实例,力求让读者获得真正实用的 知识。

7.提供教学PPT,方便老师教学

本书适合大中专院校和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用书,所以专门制作了教学PPT,以方便各院校的老师教学时使用。

本书内容安排

第1篇  基础篇(第1~7章)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Linux简介、C语言基础、指针、函数及文本编辑器和GCC编译器等相关工具的介绍。本篇主要是让读者了解Linux C编程的应用领域、Linux C的基础语法知识及相关工具。本篇是Linux C编程的基础,只有完全掌握了本篇的内容,才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第2篇  应用篇(第8~14章)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文件系统编程、标准输入输出、进程编程、线程编程、网络编程及GUI编程等。本篇是GUI的进阶部分,主要介绍了Linux C开发中相关技术的编程实现。学习本篇后读者可以使用Linux C实现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

第3篇  案例篇(第15章)

本篇主要介绍了客户端/服务器端程序案例。本篇介绍的是Linux C开发的实际应用,读者学习完本篇的知识,可以搭建起一个简易的客户端/服务器系统。

本书光盘内容

* 本书重点内容的配套教学视频;

* 本书实例涉及的源代码及可执行文件。

本书读者对象

* Linux C开发入门人员;

* Linux C编程爱好者;

* Linux C编程从业人员;

* Linux C编程培训学员;

* 大中专院校的学生。

本书阅读建议

* 建议基础薄弱的读者,从前至后顺次阅读,尽量不要跳跃。

* 书中的实例和示例建议读者都要亲自上机动手实践,学习效果更好。

* 课后习题都动手做一做,以检查自己对本章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不能顺利完成,建议回过头来重新学习一下本章内容。

* 学习每章内容时,建议读者先仔细阅读书中的讲解,然后再结合本章教学视频学习,学习效果更佳。

* 第3篇的内容偏重于实战。这本书内容在初期不需要掌握,只要理解思想即可。

本书作者

本书由陈冠军主笔编写。其他参与编写的人员有毕梦飞、蔡成立、陈涛、陈晓莉、陈燕、崔栋栋、冯国良、高岱明、黄成、黄会、纪奎秀、江莹、靳华、李凌、李胜君、李雅娟、刘大林、刘惠萍、刘水珍、马月桂、闵智和、秦兰、汪文君、文龙。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可以发邮件到book@wanjuanchina.net或bookservice2008@163.com,或者到www.wanjuanchina.net的图书论坛上留言,以获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