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不良现象习已成风,很多弊病司空见惯,
表面看似简单的小事,但深思细想则不免令人担忧,
总该义不容辞地出来讲讲。
且看业余领域中 :有的家庭为了培养下一代,
节衣缩食购买了钢琴。不辞辛苦地为孩子找钢琴老
师,或进入钢琴培训机构。家长不仅每周陪孩子上
钢琴课,还要天天督促他们练琴,甚至陪练。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大人着急上火,孩子受苦
受罪,终于考过了业余钢琴考级的九级、十级。于是,
奔走相告、举家庆贺!但实际结果是什么呢?十年
寒窗苦换来的可能竟是 :“从此再不用弹钢琴啦!”
究竟是可喜可贺,还是可叹可悲?
且看专业领域中 :有人千辛万苦进入了专业学
校,经过几年的拼搏与竞争,终于把毕业证书拿到
了。其中少数的“佼佼者”不仅毕业了,还获得过
不少的奖项,周围自然一片羡慕的目光,可谓是名
副其实的“学有所成”。但实际结果是什么呢?很
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一不能上台演奏,二不会任课
教学,三不能适应社会上对音乐人才的实际需要。
更为糟糕的是,自己内心原本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早已荡然无存了。
这究竟算不算得不偿失?学习了音乐却不懂音
乐 ;学习了钢琴却不爱钢琴 ;走了专业的学习之路
却实际仍然像是个门外汉,这在今天的中国已不再
是个别现象了。面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所有
关心钢琴教育的人士认真地研究与思考,问题的症
结出在哪里?否则一些严重的问题会愈演愈烈,无
限蔓延,并且传宗接代。
虽然我一直在音乐团体从事演出工作,却从未
间断在业余时间教授学生,几十年来也多少积累了
一些教学经验。再加上自己也是从一个业余琴童一
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就是离开校门也还得不断地学
习。回顾数十年的历程,身边的同学、同行(包括
我的长辈、同辈和晚辈)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成
功的经验。这其中自然有各人的天赋不同、学习条
件不同、客观机遇不同等外因,但学习的“路子”
是否走对,才是能否学有所获的决定因素。也就是
说,学习方法是否科学起着关键的作用。须知任何
事情只有在目的正确和清晰的前提下才可能取得正
确的学习方法,眼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关键
所在就是这些人学习钢琴的盲目性致使学习的“路
子”没有走对。
我发现有太多的人决定了学钢琴,或决定了让
自己的孩子学钢琴,可心里却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学
钢琴。也有不少人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切实际,或是
各种各样短视和功利的想法。即或少数进入了专业
学校,准备以钢琴为业的学生,也没有思考如何学
习才能“学以致用”。
世上任何事物在蓬勃发展的情势之下都会伴
随出现一些盲点与失衡现象,缺少一些深层次的思
考,这点在高速发展的中国钢琴教学上也不例外。
学生们面对繁重的作业、考试、比赛闷头练琴 ;教
师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几乎用尽所有的业余时
间。以至于很多人对诸如 :为什么学钢琴?怎样学
钢琴?如何科学地练钢琴?通过学习钢琴可以得到
什么?……这些本应明晰的问题茫然不思。由于缺
乏正确的理念指导,导致出现了很多“走弯路”“停
滞不前”“半途而废”甚至“反感音乐”等现象,
这样的后果是必然的。学习目的的盲目不可避免地
导致学习方法的盲目。学钢琴、弹钢琴、练钢琴,
却不听钢琴,既盲目又盲“听”,耳聋目瞽何以为之?
在一次就此话题的闲谈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
周颐女士与我的看法和观点完全相同,便建议我出
一本结合当前形势的书籍,以期对钢琴教学起正确
的引导作用。本人虽然也写过一些短文,却从来没
出过书籍,可当时出于一种义不容辞的冲动,竟不
知深浅地答应下来了。
一旦落笔,便觉为难起来。综观有关钢琴演奏
与钢琴教学的理论书籍已然是汗牛充栋,且涉及的
层面相当广泛 :从初学的坐姿、手形,到掌握高端
技巧的方法 ;从初级的钢琴教材指南到经典艺术作
品的分析,每每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每一个
学生及教师认真研读,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从中
获得启发。我自己就曾反复研读苏联钢琴教育家涅
高兹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获益匪浅。
读书固然重要,但很多弹钢琴的人不重视读书,
也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在纸上“谈钢琴”实在比在
键上“弹钢琴”难得多,活生生的音乐写成文字难
免枯燥。且不说学生不可能靠读书学会弹钢琴,更
何况很多问题就是钢琴演奏家或教育家也在纸上说
不明白呀!
因此,我不想用写教材或教科书的方法写,也
不想写成一部长篇的学术论文,更不能写成一本如
何使用钢琴的说明书。思虑再三,便选择了《钢琴
讲堂》这个形式,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演奏及教
学的实践经验和亲身经历,用类似讲课与座谈的方
式白话笔谈。在内容上同时顾及“业余”和“专业”
两大领域,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不图学术价值,只
求读者共识。致力于钢琴的同仁们既可通读也可有
选择地随意翻看,或许能得到些许启发,或许能引
起不同观点的探讨,这就是我的愿望。
有了这个愿望,就努力吧!
罗曼 . 罗兰说过:“每一件事情或许都被人说过,
但每一件事情依然有东西可说。”对于钢琴的教学
与演奏艺术,可说的话题将是无穷无尽的。
曾有国外的一位医学专家说过 :“钢琴演
奏是人类最复杂的运动行为之一”。此言
不谬,相信所有弹钢琴的人都有切身体会。
面对这个“最复杂的运动行为”中所包含的千头
万绪和源源不断的问题,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
键”——key,我们知道“关键”一词的英语是 key。
意味深长的是,这个词的另一解释是“钥匙”。那我们
就一定要知道这个“钥匙”是什么。不然的话,没有“钥
匙”,“门”就打不开,“路”也走不通。
究竟这个“钥匙”是什么呢?其实仅一字即可概
括——“听”!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这是汉
代思想家郑玄的一句至理名言。纵览当今中国的钢琴演
奏,以及教与学,各种各样问题中最感欠缺的就是一个
“听”字。所以我会在本讲堂中以“听”为纲,会在各
章节中不厌其烦地围绕这个“纲”来讲述。
弹钢琴之所以“难”、之所以“有益”,就在于身体
运动与大脑运动的高度结合。而这种结合的桥梁或称联
系的纽带,则是“耳朵”。耳朵在学习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如同战争中之交通要道。通则能胜,塞则必败。如果问
我“手指”与“耳朵”的训练哪个更重要?“弹奏”与
“聆听”哪个更重要?答案不言而喻,是后者。
然而就此一个“听”字,却不知被多少人视作老生
常谈而不屑一顾,或视而不见,或置若罔闻。甚至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