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本书研究内容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11BGL088)的重要成果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一些结构性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西方社会转型的经验表明,

社会在从失范到规范、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中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会集中迸发。由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面临问题多、涉及面广的特性,项目引发的征地拆迁、环境损害等社会问题正在成为我国群体性事件

的主要导火索。2011年3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决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表明重大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已引起政府和各界的高度重视。

如何规避重大工程项目引发的社会风险,防范和化解其社会风险对社会系统稳定性的冲击,正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建成各类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87 873座,

其中重大水利水电工程522座,总库容5 594亿立方米,占全国总库容的781%。与一般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相比,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强、建设周期长、面临问题复杂的特性,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乃至政治军事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即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可避免会造成“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功能的调整、恢复和重建。如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出现了以往未能准确预测和认识的新问题、

新情况,这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既有工程建设效应复杂演变产生的,也有时空条件改变后引发的。为此重大水利工程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显著影响。以水利工程移民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类水利

工程产生近2 400万工程移民,而因工程搬迁和安置涉及的人口规模更为巨大,其中三峡工程累计移民127万(截至2009年年底)。工程移民问题涉及区域性人口大规模迁移、社会系统重建等多项工作,处置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并带来一

系列社会问题,在一些地区成为维权民众与地方政府矛盾冲突的交汇点。如果不加以妥善解决,势必破坏和谐社会建设,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本书查阅了以往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发现当前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领域的研究

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系统性的研究给予实践指导。本书从建立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理论框架体系入手,将社会燃烧理论、复杂系统理论引入研究范畴,并与社会稳定风险管理进行耦合,探索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围绕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从宏微观、内部和外部多个视角探索其社会失稳成因;以本书建立的新的理论体系为基础,建立社会风险演变的社会失稳模型、社会风险演变模型、社会稳定系统结构以及社会系统稳定的脆弱性和协同性模型,

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失稳机理进行研究,从而为建立正确、合理和科学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奠定认识基础;建立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系统稳定的脆弱性和协同性评估方法,为将二者纳入新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内容提供工具;本书通过对现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剖析,提出了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的6大转变,即:①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②由“一评了之”向“全程跟踪”转变,③由

“善后”向“预防”转变,④由“被动维稳”向“主动维稳”转变,⑤由“保稳定”向“促稳定”转变,⑥由“政府治理”向“政府—民众共治”转变;在此基础上,从评估目标、基本原则、评估内容、执行主体以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施程序,

提出由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多元参评机制、工作机制和支撑机制组成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本书研究所开展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无论对于完善工程项目影响评价、工程项目社会风险分析,还是对于丰

富社会系统理论、项目社会评估理论和社会风险管理理论等都体现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围绕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所进行的理论、方法和管理的探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开拓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对其他重大

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总之,本书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导致社会失稳的根源、关键问题,评估方法以及如何防范和化解的研究,为相关部门决策和研究工作者研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也为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提供了工具和借鉴。然而,由于时间、精力和研究内容的局限性,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展开,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长征2013年5月

于南京牛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