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截至2012年年底,本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整十年。2012年下半年,正值我所主持的两项教科研课题顺利结题。一项是“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09482);另一项是“山东省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模式研究与实证分析”(2010年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编号:2010zcj156),两项课题研究各自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这些都为本书的写作和顺利成稿奠定了基础。正所谓“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
为便于读者在较短时间内比较清晰地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概要,前言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献给大家。
一、 本书的写作出版基于何种背景
1.研究山东省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关成果很少。在中国知网以“山东(省)高职教育发展”、“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到2000—2012年期间的13篇相关文献。在13年的时间里,平均来看,基本上是一年一篇。山东省高职院校数量在全国位列第三,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数量位列全国第二,是高职教育大省,但对高职教育发展的研究却很少。
2.系统研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文献也很少。通过中国知网,以“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只检索到2000—2012年期间的相关文献64篇。就全国31个省(市、区)来看,平均为每个省(市、区)2篇;就13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平均每年不到5篇。全国高职院校共有1 288所,百所示范高职院校中未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仅10所,开设会计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占90%。山东省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50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数量的近70%。尽管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地区布点很高,专业覆盖率较大,但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文献却很少。
3.实证研究山东省高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文献更少。根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只检索到作者本人发表在《职业技术教育》期刊上的1篇论文。2000—2009年的10年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国排名前3位。山东省高职院校数量和示范骨干院校数量在全国均位列前茅,高职教育事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关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此类研究文献凤毛麟角。
4.本书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是以企业问卷调研和毕业生问卷调研为基础,以实证研究方式进行的,并借助SPSS17.0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这在山东省内尚属首例,全国范围内尚未发现类似调研。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只检索到本人发表在《教育与职业》期刊上的1篇论文。
5.本书将山东省高职教育发展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填补了山东省此类研究的空白,在全国也未发现相关研究。以“高职教育发展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为主题进行跨库检索,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为零。
二、 本书具有哪些特色
1.根据统计年鉴数据,实证分析了山东省2000—2010年高职教育发展状况,包括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师资状况、地区分布、专业布局、质量工程建设及示范骨干院校建设等内容。
2.根据统计年鉴数据,实证分析了山东省高职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高职教育与企业就业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模型,测算了高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做了与本科教育贡献的比较以及省际比较。
3.通过问卷调研,分析了企业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情况和会计专业毕业生岗位能力适应情况,总结提出了会计专业人才就业去向、应设置的核心能力课程、证书考试和职业素质等结论与建议。
4.根据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建设方案,梳理、总结了各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5.围绕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核心能力课程改革的体系构建、整合优化和考核评价等思路与方法。
6.围绕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考评与保障以及任务驱动模式嵌入、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项内容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三、 本书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1.全国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最多的省份是江苏,共7所院校;有6所示范建设单位的为浙江、山东、四川三省。国家骨干院校也是江苏省最多,达8所;其次是山东省,7所;再次是广东省,6所。山东省示范院校数、骨干院校数均位居全国第二位。
2. 2000—2010年,山东省高职院校数量占全省普通高校的比例在50%以上。高职院校年均招生增长速度超出本科院校年均招生增长速度16个百分点,但高职院校的年均招生人数明显低于本科院校年均招生人数,高职院校累计招生人数占比不足45%。
高职院校在校生年均增长率超出本科院校在校生年均增长率19个百分点,但高职院校在校生年均增长人数明显低于本科院校在校生年均增长人数。
高职院校教职工规模的增长速度高于本科院校教职工规模的增长速度,但高职教职工年均增长人数明显低于本科教职工年均增长人数。
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规模的增长速度高于本科院校专任教师规模的增长速度,但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年均增长人数明显低于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的年均增长人数。
2010年,高职专任教师占普通高校本、专科专任教师总数的34.06%,而同期高职院校在校生占到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37.56%。
山东省开设会计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占全省高职院校的七成,16个地区都有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9个地区的会计专业院校覆盖率达到100%,6个地区的会计专业院校覆盖率在50%以上。
3.山东省13所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中,有17个专业存在重复建设。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重复建设达到5次;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会计电算化(烟台职业学院为会计)四个专业重复建设均为4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重复建设3次;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十个专业的重复建设均为2次。17个专业的累计次数合计为49次,平均每个专业重复建设2.88次。
除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未出现重复建设的重点专业外,其余12所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均存在专业重复建设情况。济南职业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均有6个专业存在与其他院校重复建设;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有5个专业存在重复建设;滨州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烟台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均有4个专业存在重复建设;东营职业学院、山东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分别有3个、2个、1个专业存在重复建设。
4.高职人才供给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与公司制单位、外资单位就业显著正相关;与私营企业就业正相关。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山东省高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3%。与江苏、广东两省比较,江苏省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山东省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两者差距0.68%。山东省高职教育贡献仅为本科教育贡献的12.75%。
5.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显示的会计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基本一致,即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税务核算与申报、成本核算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6.本书提出了理论知识学习、岗位能力训练、职业证书考取“三元融合、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和“理实一体、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总结提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书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高职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对企业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和会计专业毕业生岗位能力适应性调研,归纳总结出本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核心能力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内容,探讨了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观点和方法。
对本书参考和引用的文献,向其作者致敬!向课题研究过程中为本人提供帮助的朋友表示感谢!
谨以此书献给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献给从事高职会计教育十年的自己和我的朋友们,献给从事高职教育激情不已的同人。
史新浩
2013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