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新闻采访与写作》自2009年10月出版以来,承蒙读者的厚爱,近4年已重印8次,然而这样的成绩给予我内心的不安多于欣喜,因为本书在结构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及内容的不完善,让我自觉愧对于广大读者的信任。加之在这短短的4年中,中国新闻媒体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革,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迫使传媒业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不同介质的媒体走向融合,新闻的载体更加多元化,这必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全新的要求。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报道是文字、图片、视频、音效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体现,与之相应的新闻记者则要求成为能同时为报纸写文字稿、为电视拍摄节目、为网站提供图片的“全能记者”。这一切变化促使我必须对《新闻采访与写作》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撰写,以求给予读者全新的视野和思维,从而理解和掌握不断变化的新闻媒体所需要的价值理念和新闻采访写作的技能、技巧,深刻理解新闻报道的产生过程,真实感受采写报道过程的欣喜和艰辛,并充分享受研读新闻的乐趣。

本次修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结构上分成三大部分,即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概论部分包括三章内容,其中增加了“新闻价值”一章;新闻采访部分包括四章内容,其中增加了“采访对象”一章;第三部分新闻写作包括九章内容,其中增加了“新闻语言”“新闻体裁”“消息导语”“消息主体、背景和结尾”“调查性报道”“网络新闻写作”六章内容。

二、 内容上丰富和深化了原版未突出的重点知识,如:新闻价值的判断、赢得采访机会、新闻语言、新闻体裁、网络新闻写作。尤其是对原版中泛泛而谈的“消息写作”,本版从消息的各组成部分着手以三章的篇幅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

三、 增加了媒体实践发展的全新元素,如: 全媒体概念、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及记者的工作方法和状态、微博、微信作为新闻线索渠道等。

四、 几乎更新了全部案例,以国内外新闻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贯穿教材始终,最新案例截止到2013年7月国际、国内重大新闻报道。

本教材承袭了原版简洁生动的叙述、清晰的章节结构、生动的小贴士、实践性较强的课后练习等更加符合青年学生的阅读和认识规律的表现形式。同时仍然坚定不移地将新闻理想、探寻真理〖1〗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二版)前言〖2〗的精神、批判质疑的态度等新闻核心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字里行间,希望读者通过本书收益的不仅仅是新闻采写理论和技能层面的知识,而且也对渗透其中的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有所认同和领悟。

本书在重新撰写中,主要参考书是我的专著《新闻发现与表达》,该著是我10年来科学研究的成果,亦是我对新闻实践教学苦苦探索的体现。感谢张晨老师撰写了本书的第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感谢我的研究生孙艳凤、谭玉婷、左莹莹、白龙为本书做文字校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诸多专业文献和媒体报道,在此一并致谢。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纪海虹老师和她对本书的出版所做的一切努力,同时深深地感念参与第一版《新闻采访与写作》撰写的老师们,也真诚地感谢读者的厚爱,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

欧阳霞2013年夏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