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2006年计算机教指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3年国务院相关部委颁布“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大纲”。根据以上文件的相关要求及教学需要,本书作者编著了《信息处理技术基础教程》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由于该教材既贴近毕业生就业日常处理信息工作的需要,又有助于在读生通过国家“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认证,取得助理工程师的技术资格,故颇受欢迎,已经再版,并数次加印,为多所院校长期批量采用。
随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大一新生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起点较几年前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普通高等学校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目标定位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该门课程应与时俱进,应适当加大深度和难度,学完后,要能使同学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上水平、上台阶。
201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2013)》的适时颁布,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考虑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是否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的普遍要求,以及通过该项认证对提高被培养者素质的实际意义,我们决定新编教材《大学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该书按照此大纲要求,加强了对Office实际应用的深度和难度。教材编写采用CDIO模式,CDIO是源自国外的工程教育模式,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本书Office应用软件大部分二级标题以拟解决的实际问题给出,如5.2节关于学生基本情况表的制作,围绕该问题讲述了如何分析、制作的过程,然后再给出相关知识点,使学生能从实际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通过若干例子的演练,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为使学生带着兴趣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历练,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习成为愉悦的过程,我们所举的例子力求生动有趣、贴近实际问题,如“家庭理财表的制作”、“学生数据的分析统计”等。
全书共分10章,第1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第2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3章操作系统(Windows 7)、第4章字处理软件Word、第5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第6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第7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Access、第8章多媒体基础、第9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第10章信息安全。按照全国的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要求,重点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 7)以及Office 2010中的 Word和Excel。
本书的特色有二: 其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面向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及信息处理技术员认证; 其二,Office 部分采用CDIO的思想和模式编写,案例驱动,生动有趣,各章内容与时俱进,基础知识与使用技能并重。
参加本书编写的教授、副教授及双师型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教材编写及项目开发经历。本书习题有二级等级考试中常见的选择题、实际操作题,并附有参考答案及该书涉及的英语词汇表。
本书第2、5章由李向阳编写; 第6、7章由秦卫平编写; 第1、4章由方娇莉编写; 第3章由付湘琼编写; 第8章由胡鹏编写; 第9章由张霖编写; 第10章由朱凯编写。李向阳、张霖负责全书的编写指导及统稿。张怀宁教授主审,感谢昆明理工大学相关学院和部门及各位参编老师的大力支持。
建议本课程授课时数64学时,基本上机练习24学时,以及学生自主上机练习24学时左右。有关与教材配套的相关教学资料请与出版社联系。由于作者的时间及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