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不敢问希区柯克的,问S先生吧!

什么东西令人痛苦又欲罢不能,非身在其中不能领略其

妙处?

各人有各自答案,我的选项有:辣椒、爱情、恐怖片。

辣椒素与感受高温的受体结合,令人感觉灼热,食辣者一

面吸气却一面饕餮不住。

热恋男女茶饭不思,患得患失,体内生物化学水平异于常

人而和严重强迫症患者具有特定的相似性……但他们心甘情愿

深陷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

恐怖片观影者的情形与前两者接近,他们在屏幕前心脏每

分钟平均多跳 

15下,血压达到峰值,手心出汗,肌肉紧张,

但他们声称:爽。

受诅咒的家具、关藏秘密的暗室、人格分裂的凶手,以及

情节进行到关键处突然迸出令人神经紧绷的配乐或厉笑……不

敢看恐怖片的人大概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喜欢通过这些来

体验别样的存在感?

不敢问希区柯克的,问S先生吧!

那些不敢问希区柯克的,S先生——你可以理解成Science(科学)或松鼠,

Squirrel也没问题——或可与你分享一二:

我们为何会感到恐惧?——S:作为一种情绪,恐惧能促使

你躲避那些可能将你从人类基因库抹掉的潜在危险。在充满危

机的环境中,“会恐惧”算得上一项优势。

为何看恐怖片也会害怕,换句话说,人类为何会惮于人类创

作出的血腥镜头或鬼神信仰?——S:观看恐怖片时,大脑中的

杏仁核(与焦虑、恐惧等情绪相关)以及其他皮层下结构组成

的边缘系统接收到感官刺激,而大脑的前额叶等负责控制决策

的区域会给边缘系统发出信号“这不是真的”缓和这种冲击——

但最终,前者胜算较大。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尚未真正适应

新技术,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屏幕上的图像并非真实,但感情上,

好像仍是那个“注意,有危险”的大脑在支配我们的反应。

但为什么惊声尖叫捂住眼睛的是你而不是他?——S:有一

种分类法是这样,将世上人分两种:高感官追求者和低感官追

求者,在心理学家的实验中,前者更容易成为恐怖片受众,而

且他们面对刺激镜头(比如《黑色星期五》中血肉横飞的场面)

时表现也相对镇定。

这种高低之分从何而来?——S:或许要问问你的基因。来

自德国波恩大学的一项研究提示我们,或许可以从位于人类22

号染色体上的COMT基因的两种变体Val158和Met158寻求

一些线索。研究人员对96名女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与携

带两条Val158基因或者二者各一的人相比,携带两条Met158

的被试者更容易对恐怖画面感到恐惧。

不敢问希区柯克的,问S先生吧!

那些不敢问希区柯克的,S先生——你可以理解成Science(科学)或松鼠,

Squirrel也没问题——或可与你分享一二:

我们为何会感到恐惧?——S:作为一种情绪,恐惧能促使

你躲避那些可能将你从人类基因库抹掉的潜在危险。在充满危

机的环境中,“会恐惧”算得上一项优势。

为何看恐怖片也会害怕,换句话说,人类为何会惮于人类创

作出的血腥镜头或鬼神信仰?——S:观看恐怖片时,大脑中的

杏仁核(与焦虑、恐惧等情绪相关)以及其他皮层下结构组成

的边缘系统接收到感官刺激,而大脑的前额叶等负责控制决策

的区域会给边缘系统发出信号“这不是真的”缓和这种冲击——

但最终,前者胜算较大。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尚未真正适应

新技术,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屏幕上的图像并非真实,但感情上,

好像仍是那个“注意,有危险”的大脑在支配我们的反应。

但为什么惊声尖叫捂住眼睛的是你而不是他?——S:有一

种分类法是这样,将世上人分两种:高感官追求者和低感官追

求者,在心理学家的实验中,前者更容易成为恐怖片受众,而

且他们面对刺激镜头(比如《黑色星期五》中血肉横飞的场面)

时表现也相对镇定。

这种高低之分从何而来?——S:或许要问问你的基因。来

自德国波恩大学的一项研究提示我们,或许可以从位于人类22

号染色体上的COMT基因的两种变体Val158和Met158寻求

一些线索。研究人员对96名女性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与携

带两条Val158基因或者二者各一的人相比,携带两条Met158

的被试者更容易对恐怖画面感到恐惧。

只靠基因就能说服我们吗?——S:研究人员也承认,一

个单一的基因变异只能解释这种行为的一小部分。比如,如果

那个恐怖片爱好者是一名年轻男子,来自社会心理学的解释

或许更有趣一点:在一项针对“暴力电影对年轻男子的生理影

响”的研究中,美国普度大学传播学教格伦·斯帕克思(GlennSparks)

发现:研究对象越是感到恐惧,他们就越是会声称喜

欢这部电影。詹姆斯·韦弗博士(James B. Weaver,III)则

更犀利:“年轻人被恐怖片吸引,可能仅仅因为成年人厌恶

它们。”

很多约会攻略中都不可免俗地提到“带她去看恐怖片,以

便妹子因为害怕就势扑到你怀里,至少也会借个肩膀依靠下”,

这靠谱吗?——S:有些道理。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看,当危险

来袭,人体会由交感神经系统支配着产生一系列“战或逃”(fightor 

flight)的身体反应,通过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

质醇激素,使身体出现一系列变化,比如心跳加速、血压上升、

肌肉绷紧,以便可以快速对危险做出反应,这种感觉会令我们

感觉状态高昂,更积极自信,同时,新鲜环境中,掌控人体奖

赏系统的多巴胺也得以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共同创造的满足感,

会让我们在观看恐怖片时体验到酣畅淋漓的快感——重要的是,

这些均与坠入爱河的反应相仿,大脑有时也很笨的,错误的归

因方式,可能令人忽略恐怖片,而将心怦怦跳的原因归结于

爱情。

事实上,对这类情绪的利用,不仅适用于观众,电影编剧

也一样驾轻就熟。不少涉及爱情主题的电影创作者都是这么干

的:一对男女展开热恋之前,总要安排他们做一些刺激的事情,

坐过山车属于入门级,高阶点会上演逃婚抢婚,最经典的当属《罗

马假日》,男女主人公同仇敌忾经历了一场混战,双双坠入水池,

在水中接下定情一吻……

(……喂,你 blah blah够没呀?)

你小时候有没有或者干脆自己就是这样一位聒噪的朋友?

他会在你看片时扭来扭去、絮絮叨叨:那个很能打的,是好人

还是坏人?是好人对不对?那个人他会死吗?不会的对吧?哈

哈哈刚才那个镜头是不是穿帮了?

——就像这本书里接下来要出场的大拨Q&A:

《飞屋环游记》中,要达成去天堂瀑布探险的愿望,两万来

只气球,到底够不够飞?

宫崎骏的世界里,汤婆婆的花园里有些什么花?小梅家门

口是个什么树?龙猫是个什么猫?

《赵氏孤儿》里,那些麦子、辣椒是怎么回事,导演编剧你

们穿越了吧?

喂喂,《铁手卢克》,你吃 

50只鸡蛋也太多了吧,真的没关系吗? 

……这些问题,有点像小时候令我们忧心的“那个很能打的,

是好人坏人? 

”,看似无用、略,但是,so 

what?我就是想

知道。

如果你脱口而出:“对,对,我当时看电影的时候也想过这

个问题! 

”——那么,欢迎你坐过来(拍拍右手边沙发座),找

出这些经典电影,一起来看第二眼。

顺便观赏本书中的成人版“怎么回事? 

”,科学版吐槽,故

作正经版观影八卦。

顺便牢记这句话:未来属于好奇心,好奇心属于“这也许

没什么用但我就是想知道”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