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近年来,为了提高软件需求和软件设计的质量,软件工程界提出了各种需求工程和软件建模技术。然而,在需求和设计之间仍然存在一条很难逾越的鸿沟,从而很难有效地将需求转换为相应的设计。为此,软件架构的概念应运而生,并试图在软件需求与软件设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着重解决软件系统的结构和需求向实现平坦地过渡的问题。在此种背景下,人们逐渐认识到软件架构的重要性,并认为对软件架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将会成为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解决软件维护问题的最有希望的途径。然而,在专业的系统架构设计师的培养方面,国内还刚刚迈步,企业对系统架构设计师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
根据原信息产业部和原人事部联合发布的国人部发[2003]39号文件,把系统架构设计师列入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为“软考”)系列,该级别的考试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与系统分析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网络规划设计师并列为“高级”资格。这将为培养专业的系统架构设计师人才,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和软件产业化发展起巨大的作用。
1.目的
作为一种新兴职业,作为一个刚刚开考的级别,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将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考试。主要原因是考试范围比较广泛,除涉及计算机软件、网络专业的课程外,还有数学、外语、信息化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课程。考试不但注重广度,而且还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在架构设计相关的知识领域中,试题的难度会比较大。总之,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不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架构设计实践经验。
根据希赛教育网的调查,系统架构设计师考生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一本能全面反映考试大纲内容,同时又比较精简的备考书籍。系统架构设计师平常工作比较忙,工作压力大,没有多少时间用于学习理论知识,也无暇去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希望有一本学习用书,从中找到解答试题的捷径,以及论文写作的方法。软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希望能有一本书籍帮助考生复习和备考,从而提高考试合格率,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IT高级人才。
鉴于此,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编写和出版了本书,作为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的指定用书。
2.内容
本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涵盖了最新的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大纲的所有知识点,给出了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试题的解答方法和实际案例。对于系统架构设计论文试题,本书给出了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法则、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论文评分标准和论文范文。由于编写组成员均为软考第一线的辅导专家,因此,本书凝聚了软考专家的知识、经验、心得和体会,集成了专家们的精力和 心血。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又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考生来说,阅读本书就是一个“温故”的过程,必定会从中获取到新知识。同时,通过阅读本书,考生还可以清晰地把握命题思路,掌握知识点在试题中的变化,以便在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中洞察先机,提高通过的概率。
3.作者
希赛教育(www.educity.cn)从事人才培养、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图书出版,在职业教育方面具有极高的权威性。特别是在在线教育方面,稳居国内首位,希赛教育的远程教育模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推广。
希赛教育软考学院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顶级培训机构,拥有近20名资深软考辅导专家,负责高级资格的辅导教材的编写工作,共组织编写和出版了80多本软考教材,内容涵盖了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各个专业,包括教程系列、辅导系列、考点分析系列、冲刺系列、串讲系列、试题精解系列、疑难解答系列、全程指导系列、案例分析系列、指定参考用书系列、一本通等11个系列的书籍。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的专家录制了软考培训视频教程、串讲视频教程、试题讲解视频教程、专题讲解视频教程等4个系列的软考视频,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的软考教材、软考视频、软考辅导为考生助考、提高通过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软考领域有口皆碑。特别是在高级资格领域,无论是考试教材,还是在线辅导和面授,希赛教育软考学院都独占鳌头。
本书由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组织编写,参加编写工作的人员有张友生、王勇、谢顺、胡钊源、桂阳、何玉云、王玉罡、胡光超、左水林、卢艳芝、刘洋波。
4.致谢
在本书出版之际,要特别感谢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的命题专家们,我们在本书中引用了各级别部分考试原题,使本书能够尽量方便读者的阅读。同时,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高水平的资料和书籍(详见参考文献列表),在此,我们对这些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柴文强老师,他在本书的策划、选题的申报、写作大纲的确定,以及编辑、出版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和帮助。
感谢希赛教育的系统架构设计师学员,正是他们的想法汇成了本书的源动力,他们的意见使本书更加贴近读者。
5.交流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且本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我们诚恳地期望各位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教和帮助,对此,我们将深为感激。
有关本书的反馈意见,读者可在希赛网(www. educity.cn)论坛“考试教材”版块中的“希赛教育软考学院”栏目与我们交流,我们会及时地在线解答读者的疑问。
希赛教育软考学院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