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家(或地区)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活动更加密切,国家间各种债权债务关系也日益增多,这必将更加活跃国际货币收支调拨活动,进一步提高国际结算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结算业务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贸易创新、金融创新等给国际结算增添了新的内容。为适应国际结算内容的变化,近几年来,国际商会(ICC)对涉及国际贸易与金融活动的主要国际经贸惯例进行了修订或制定,如重新修订并颁布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及《<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电子交单补充规则》(eUCP1.1)、《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间偿付统一规则》(URR725)、《国际标准银行实务》(ISBP745)、《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URDG758)、《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及最新制定并于2013年1月开始推广应用的《福费廷统一规则》(URF)等。另外,其他一些组织也对国际结算领域的部分规则做了修订,如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新修订的《国际保理业务通用规则》(GRIF)、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新颁布的报文标准指南等。这些惯例或规则的变化,要求国际结算业务也必须保持同步变化。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贸易地位的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大宗商品的进口稳步攀升、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日益增多、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等。这些变化反映在对外结算领域,突出表现在传统结算方式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以担保为主要内容的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业务及以融资为特征的国际保理和包买票据业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脚步的加快,人民币开始成为我国跨境贸易结算的重要货币。另外,为推进贸易便利化,国家外汇管理局自2012年8月以来对进出口外汇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改革,我国经常项目下的收付汇管理办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基于上述变化,我们编写了此书,以期既能适应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国际结算”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外贸企业和银行国际业务的实际需要。全书共分为12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国际结算的基础知识,包括国际结算的内容、发展过程及趋势、银行间国际关系及国际清算与支付系统等;第二、三章介绍了国际结算的工具,即外汇与票据;第四至七章分别讲解了汇付、托收、信用证等三种传统结算方式,包括各种方式的基础知识以及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结算流程与业务要点;第八章银行保函与第九章备用信用证,重点介绍了这两种银行信用性质的担保方式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作用、应用范围及业务要求;第十、十一章是集结算、担保与融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两种结算方式:国际保理与包买票据;第十二章简单介绍了国际非贸易结算的方式及业务过程。
除新颖性外,本书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国际结算工具和方式,如票据、信用证、国际保理、福费廷等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实践中更追求实务性。因此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按照“浅而不露,深而不邃”的原则,在兼顾基本理论或原理的同时,注重于实务,对票据的流通、结算业务的程序与要点、遵循的国际惯例等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明白国际结算业务的基本操作知识,为掌握和提高业务技能夯实基础。
二是考虑到各相关学科的知识交叉,突出专业性。国际结算涉及诸如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国际商法等相关学科的课程内容,为避免授课内容重叠,强化国际结算课程的相对独立性,本书主要是围绕国际结算的专业性特点进行编撰,省略了贸易实务等课程中讲授的单证制作等内容,也借此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课程书籍,融会贯通国际经贸知识。
三是将企业的贸易结算与银行的国际业务融合为一体。企业重视国际结算,目的是选择适宜的收付方式以保证款、货安全,以及获得银行融资;银行重视国际结算,目的是顺利完成国际业务,包括资金的国际收付和提供贸易融资,以获得稳定的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收益。因此,本书根据银行国际结算服务方式的变化,将企业贸易结算与银行国际业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结算方式的内容安排上,按结算方式、结算业务过程、资金融通等程序步骤依次进行讲解,业务环节紧密相扣,以使读者能系统地掌握每一种结算方式中企业与银行各自的职责及业务要点。
本书在编写中,参考了许多国内外专家与同行的研究成果与教学资料,以及诸多国际经贸惯例,虽然书后列举了参考文献,但亦恐有遗漏,特请谅解;同时对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内多家银行及SWIFT的官方网站进行访问,以印证专业知识和获得业务资料,并将其中相关知识引用到本书中;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特表示真挚谢意!
国际结算业务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国际惯例和规则更会提出新的要求。本书只是提供了当前形势下国际结算的基本内容,学习过程中还应当根据新变化补充新内容,接受新事物。初生之物,其状或丑。限于自身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并能惠予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