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做一本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选集的想法是雒华在去年就提出的,我爽快答应,并承诺为这本集子写篇短文,但因种种原因,直到今天这本书才真正得以成形,真要感谢她在此期间的容忍与耐心。如今的科幻出版,一个意义深远却并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出版社或出版公司的科幻编辑大多都变成了科幻迷。他们热爱科幻,专业执着,对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高水平要求,雒华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年轻而专业的科幻编辑,是我们科幻出版的新希望。

自2010年首届始,华语科幻星云奖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因其广泛的包容性及公正性,影响力逐年提升,乃至波及海外。回想起这一奖项创立之初,还多少有些意外。

那是2010年初,我参加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的一次工作会议,餐叙时大家谈到科幻,我便向时任协会理事长的董仁威先生提出了创办一个能够涵盖整个华语科幻创作与出版的科幻奖的设想。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是我国最活跃的省级科普作家协会,没有之一,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董先生这样一位灵魂人物。在星云奖创办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这位实干家的雷厉风行。

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先是由董仁威、吴岩和我作为共同发起人的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宣告成立并完成注册,紧接着首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筹委会开始运作,评奖委员会迅速组建展开评奖,到8月8日,首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在成者学府影城隆重开幕,华语科幻从此每年多出了一个盛大的节日。那段时间,工作海量繁杂加之又无资金,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让这一切得以紧张有序进行的正是董仁威先生。五年来,华语科幻星光渐朗,我想,董仁威先生和世界华人科幻协会星云奖运营团队应该就是这星光背后能量强大的暗物质吧。

将每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进行汇编出版,是对科幻华语科幻创作的年度总结,也是对科幻史的一种书写,这已经成为董仁威、吴岩两位老师和我的一项工作,并无难度可言。然而,要编辑一本第一届到五届获奖作品的精选集,这事便不再轻松。获奖作品经由专业评委严格评选产生,对它们再次精选,是一个挑战,且难免带上个人色彩,甚至由此产生争议和误解,因此,我决定独自完成这本集子的选编。编者仍然希望这本集子能够代表华语科幻在中短篇方面的最佳成果、充分展现华语科幻的丰富性,但选择意味着取舍,入选的作品读者诸君可以理解为是华语科幻星云奖遴选出的优秀作品中编者最喜欢的那部分,换作另一位主编,也许会有不同的选择。

借此机会回顾五年来华语科幻的中短篇创作,最大的感受是以江波、陈楸帆、夏笳、程婧波、碎石、宝树、迟卉、张冉、阿缺、平宗奇等为代表的年轻力量的崛起,他们的作品让华语科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如程婧波的空灵华美、宝树的轻松戏谑、陈楸帆的阴冷深刻……实际上,他们正在后劲十足地对新时代科幻的样貌进行着年轻化塑造,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当然,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王晋康、韩松、何夕们的努力,他们强化着华语科幻的厚重感,仍然是使科幻这一文类能够稳定存在的中坚。将两代作家放在一起,编者脑海中总是会生出一棵大树的画面:树干挺拔、新枝鲜绿,新枝越来越多,它们不断变成粗壮的树干……

重读所有这些作品,还会让人想到星光,想到它们穿透光年的力量,优秀的科幻小说有着同样的力量,能够带着读者超过现实的荫蔽,寻得我们这个文明共同的梦想。

星光无限,本书掬取15克,与所有热爱科幻的人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