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的缩写,中文含义是“企业资源计划”。它代表了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这种理念和方法已经通过计算机软件得到了体现,因此ERP也代表一类企业管理软件系统。
ERP产生于美国。它不是产生于理论家的灵感迸发,而是产生于市场竞争的需求和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ERP的理念和方法已经在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ERP已走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历程。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信息化成为中国企业理性的追求,ERP也受到理性的关注。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了ERP课程,其中包括本科生和MBA。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本深入讨论ERP的教材,于是有了本书第1版。
第1版出版至今已经4年多了,推出第2版是出版社和作者的共同愿望。
第2版保持了第1版的结构,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均有增强:
1. 销售与运营规划
销售与运营规划是企业高层领导的一个决策过程,它以产品族为处理对象,帮助企业从大格局、高层次上驾驭供需平衡关系,为企业的高层领导提供了一个面向未来的“窗口”和管理控制企业的“手柄”。管理好销售与运营规划,可以明显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事半功倍。有些企业投巨资购买了ERP软件系统,但是应用效果不理想。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用好销售与运营规划,极可能是原因之一。在第2版中,对销售与运营规划的概念、策略、报告、制定与应用流程以及评估方法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2.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层次,涉及的概念也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可承诺量(ATP)。第1版中关于这个重要概念的叙述,有些读者难以理解,也有其他作者在参考和引用时发生误解。例如,书中讲了三种ATP的计算方法,分为离散的和累计的两类,它们有不同的应用条件。有些作者可能认为书中的叙述过于繁琐,于是想当然地“删繁就简”,认为把离散的ATP累加起来就是累计的ATP了,这是错误的。然而,问题还不限于这些作者的书本身,其中有的是很高级别的“规划教材”,于是辗转传抄,谬种流传。因此,在第2版中,对于ATP的概念作了详尽的叙述,明确指出了它们不同的应用条件,并专门增加一节,给出了一个关于主生产计划的综合实例。这个综合实例涉及了客户订单分析、预测消耗逻辑以及计划时界和需求时界的应用,特别是对ATP的计算作了详尽的说明,只为不再有理解的困难和引用的误解。
3. 预测消耗逻辑
预测消耗逻辑是需求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处理预测和客户订单的关系。第2版中对此作了详细的叙述,增加了例题和图表,以加深理解。预测消耗逻辑和ATP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书中也对这两个概念的本质联系作了揭示。
4. MRP的重排假设和需求反查
对这两个重要的概念,第1版中只作了简单介绍。在第2版中作了详细的叙述,增加了例题和图表,以加深理解。
5. 虚项的应用
虚项是构造计划物料清单时用到的重要概念。在这个概念的使用中,有一项关于物料“用光替换”的技术,简单而实用。作者曾在不止一家公司建议使用此项技术解决物料“用光替换”的问题,屡试不爽。在第2版中,对此项技术的应用增加了例题和图表,以加深理解。
6. 重新审校了所有习题,根据内容的增强也相应地增补了一些习题
在作出以上增强的同时,也对多处文字做了精炼。所以全书的篇幅变化不大。
第2版延续了第1版的写作风格—既不追求高瞻远瞩,也不着意高屋建瓴,只以平实的笔触在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上下工夫,把ERP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讲清楚,以提高读者(当前和未来从业者)的职场境界。
对于这样的写作风格,自第1版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认同。但也有一些批评:一是说理论和概念太多,如何能够与时俱进?二是说理论和概念太多,读起来有困难。作者首先衷心感谢读者的批评,因为批评也是对这本书的关心,同时,也想和读者说说心里话。
看到第一种批评,作者不由得想起50多年前的一件趣事。那时作者刚上大学,有一天逛旧书店,偶然翻到一本书—《线性代数基础》,作者是苏联数学家马力茨夫(А.И.Малъцев),译者是中国数学家柯召,1957年出版。作者当时还不懂什么是线性代数,只是扉页上有前读者写下的几行诗句引起作者的注意,诗曰:“银河不尽,碧落无边,书中更有天外天,名曰n维空间。翻书用闪电,看字乘火箭,疑云迷雾团团转,全是概念。稀里糊涂弄一遍,近乎自我欺骗。”当时觉得这些文字实在有趣,而且书法也好,虽是硬笔,但不失颜体的端庄厚重,于是把书买了下来。后来学习线性代数,真的用上了。认真读来发现真是好书,甚至十几年后,到了1978年备考研究生时,仍然使用此书。作者认为,如果今天把这本书拿来做大学生的教材,仍然是很好的。为什么?因为这本书把线性代数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说透了,要学习线性代数,就是这些概念、理论和方法。今天的线性代数教科书也只能谈这些,这是无法“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的只能是语言表述的风格。
其实,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积淀下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它们是学科领域的内涵。在学科领域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内涵会变得更丰富、更深刻,但不会有“与时俱进”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只能是学科领域的外延,例如实现的技术、应用的方法等。换言之,这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是相对稳定的。正是这些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稳定性支持了一个学科领域的存在和发展。它们是这个学科领域的根。ERP领域也是如此。
上面说的那本书对于回答第二种批评也有启发。作者的建议是,读下去就是了。否则,“翻书用闪电,看字乘火箭”,也只能是“疑云迷雾团团转”。而如果坚持读下去,那么读着读着,必会发现自己的境界提高了……
本书的雏形是1994年出版的《MRPⅡ原理与实施》,出版时间距今已经整整20年了。十几年前,就有不止一位业界的朋友对作者说过大致相同的话:“我们是读着这本书成长起来的,每次读都有收获。”这些朋友当时都已经是在业界浸润多年的实施顾问,他们这样说,体现了他们的谦虚和对作者的鼓励,当然也包括对那本书的肯定。
20年来,经过作者的不断打磨,现在推出的《ERP原理与应用教程》第2版已经远比1994年的那本更全面、丰富、深刻、透彻得多。因此,作者愿意把它献给高校的教师、学生和广大读者。
本书基本内容如下:
第1~14章全面介绍了ERP的基本原理、计划功能、效益以及实施和应用ERP为企业带来的深层次的变化,特别是详细讨论了销售与运营规划和主生产计划功能及其相关的重要概念和方法,诸如总量和构成、资源计划、粗能力计划、计划物料清单、可承诺量(ATP)、计划时界和需求时界、最终装配计划以及两级主生产计划等;还有一些重要且实用的概念和方法,如预测消耗逻辑、MRP重排假设、反查物料清单、需求反查以及设置安全库存的理论依据等也作了介绍。
第15章讨论了软件系统的选型。
第16章介绍了ERP实施和运行管理的方法,其中融入了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
第17章介绍了国际上广泛使用的ERP实施应用的评估方法。既满足企业对应用ERP状况和业绩进行评估——提高——再评估——再提高的需求,也扩大了读者的视野。
第18章基于作者的实践经验,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实施应用案例,详细介绍了ERP实施的过程、关键的做法和来自企业实施人员亲身实践的真切体会,既为准备实施和正在实施ERP的企业提供借鉴,又便于案例教学。
第19章从各种管理思想和方法相互融合的趋势出发,讨论了和ERP相关的诸多论题,包括JIT、TQM、CIMS、SCM、电子商务、CRM和BPR等。
依据《APICS字典》最新版本,在附录中给出了常用名词解释,这既有助于读者理解ERP的基本概念,也有助于读者扩大视野去阅读ERP的英文文献。
本书每章之后都提供了思考题。为了教学的需要,还提供了200多道习题。这些习题大多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是有经验的教师很容易把它们转化成所需要的形式。所有习题均有参考答案,对于稍难的习题,则提供了详细的答案解析。
本书配套课件的下载网址为http://www.tupwk.com.cn,习题答案可发邮件至cuiwei80@163.com索取。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周玉清编写了第1~12章;刘伯莹编写了第14~16章和第18章;周强编写了第13章、第17章和第19章,审校了原有习题并根据正文的变化增补了新的习题。孙婉根据《APICS字典》第13版对附录中的名词解释做了校订和增补。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崔伟编辑多方面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缺点,殷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4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