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所谓国际物流,简单来讲就是超越国家疆界限制的物流活动。从逝去已久的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到今天全球各主要港口穿梭往来的巨型货轮,国际贸易与商务活动始终是国际物流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以进出口商品贸易或国际贸易为主导的“国际贸易物流”构成了国际物流的主体。随着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规模和深度的进一步扩大,对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深入探讨更成为物流管理领域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
作为物流管理系列教材之一,本书旨在为读者展示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整体画面,同时对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主要环节进行详尽的介绍,以使读者通过学习了解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基本框架,掌握国际物流与商务业务实践的主要技能。
本书共分为4篇11章。第1篇主要介绍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并提出“国际物流与商务”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方法。第2篇力图介绍企业进行国际物流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其中第2章试图回答为什么企业要从事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第3章勾勒出企业从事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市场环境,第4章主要从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角度探讨国家因素对企业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影响。第3篇主要围绕国际商务活动的一些技术问题展开,其中第5章就国际商务合同展开讨论,第6章从风险管理角度讨论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中常用的保险服务。第4篇是本书的重点,主要围绕国际物流运作的组织进行介绍,其中第7~9章分别展开介绍国际海上运输、国际航空运输、国际陆运与多式联运,第10章通过通关管理与保税问题的讨论介绍企业可能使用的国际物流网络基本架构,第11章则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大行其道的原因,并对国际货运代理这一国际物流所特有的角色进行了探讨。
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提前期更长,经营风险更大,各种隐性成本更高,受国际规则影响更大。也正因为如此,相比物流管理的其他领域而言,国际物流与商务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特色。一方面由于仅适用于企业跨国经营活动,国际物流与商务形成了独有的“对外”特色;另一方面各国多姿多彩的自然、人文条件,风格迥异的规则、习惯所营造出来的国际市场环境也造就了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与一般物流管理有不同的视角。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反映了国际物流与商务课程的独特性,突出了综合性、实践性、时效性和拓展性的特色。
综合性。本书涉及内容广泛,不仅介绍了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客观需要和美好前景,以及国际市场的种种潜在风险,还从运作的各个侧面给出了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基本准则和主要方法,力图使读者掌握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全貌。
实践性。国际物流与商务课程或类似课程在很多院校备受欢迎,其重要原因就是其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践性特色也贯穿于本书的每个章节,无论是外汇市场的综合介绍,还是对国际海事欺诈问题的深入分析,本书的编写全面围绕国际物流与商务管理者的业务重心展开,使其不仅可以用于在校生的课堂学习,还可以作为从业者自我培训的参考。
时效性。国际市场的飞速发展带动国际物流与商务实践的不断变化。为适应快速变革的需要,本书不仅在数据使用上体现时效性,而且努力融合了很多业界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强调变革对国际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拓展性。国际物流与商务课程体系内容庞杂,涉猎国际贸易实务、跨国公司管理、国际结算、国际运输、保险等多门传统课程。限于篇幅,也为了突出重点,这些内容很多被编者忍痛割爱。考虑到读者或业务实践者深入钻研的需要,本书利用“资料链接”给出了大量可供挖掘的资料线索和思路,为读者更进一步自我学习铺平道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鼓励,限于篇幅,这里不能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然而,作者仍然要对给予我们多方帮助的同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冷柏军教授、张玮教授、李杨博士,对我们的前辈严启明教授、许明月教授表示感谢;对曾经对我们的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支持的同行们表示感谢。当然,还要感谢我们各自的家人,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得到了来自家人的默默支持和不断鼓励,本书的每个字句都浸透了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
虽然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慎而又慎,然而国际物流与商务覆盖领域之广博、涉及理论之繁杂、发展变化之迅捷,非一本书能够详尽。作者虽竭尽全力,但书中错误和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晓东赵忠秀2008年3月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物流与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