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致    谢

  

  

  本书的研究工作得到如下基金项目的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20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07741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YJC630026)、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4692105700)、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项目(14PJC027)、华东师范大学海外发文项目(2014HW027),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重大项目培育基金,在此特表示感谢!

前    言

  

  

  

  目前,我国广泛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患者到医院看病经常出现盲目“多用药、用贵药、重复检查”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服务过程缺乏有效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化。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疗管理模式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诸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大多数文献表明,临床路径的合理应用可以普遍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增强患者的满意度。而目前,在许多医院,临床路径的管理和控制大多基于手工和纸质文档的方式,制约了临床路径实施的总体效果,因此临床路径电子化势在必行。但是,临床路径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量模糊的、不确定的临床变异,如何科学有效地对临床路径进行管理以及如何对临床路径变异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处理,一直是困扰着医疗管理者的重要难题。因此,本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疗管理者对临床路径提供科学的管理和一定的决策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取材于作者在博士阶段和研究团队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书中所提的模型、方法和算法为实现临床路径电子化实施和动态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其他领域工作流的建模和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自2005年来一直致力于将管理科学与工程方法应用于医院管理,在研究的过程中先后得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瑞金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以及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借此机会感谢曾经给予帮助的所有人,尤其感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张国通院长和信息科程晓强主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长、肿瘤内科姚阳主任、孙元珏副主任医师和何爱娜医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刁晓娣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海峰副院长,上海市瑞金医院胡翊群副院长、陈尔真副院长,法国高等矿业学院Xiaolan Xie教授,感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其他工作人员对数据的收集及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的指导和有益的讨论!此外,在早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苏强教授、苗瑞副教授也给与了帮助和支持。

  本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20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07741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14YJC630026)、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14692105700)、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项目(14PJC027)、华东师范大学海外发文项目(2014HW027),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重大项目培育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专著的撰写是在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江志斌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字字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此表示特别感谢。在专著的撰写中也得到了广东工业大学叶艳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耿娜副教授,课题组的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其它老师的帮助,在此不能一一列举。另外,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是不足之处仍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指正。

  

杜  刚

2014年7月于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