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大学计算机实验教程(第6版)本教材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大学计算机教程(第6版)》的实验教材,可配套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本教材这次再版,结合当前计算思维创新人才培养,以及MOOC教学资源建设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在形式和内容上做了相应修改和调整,强化以计算思维为核心,将计算思维的观点和方法,有效地融入教学和实验实训内容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求解问题,掌握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摒弃了以往在大学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比较侧重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与系统开发的狭义工具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在计算思维实践中自我发掘、创新学习,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解决计算机技术跨学科应用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与促进问题。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应用的今天,大学计算机教育必须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必须面对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交叉应用的日益渗透。社会对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新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从公共基础课做起,大学计算机教育最适合创新人才培养,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引导和培养创新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合信息技术各种专业领域跨学科应用与开发的实际需求。

本教材以计算思维为核心,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梳理技术理论知识和开发应用综合技能。全书分为“技术应用篇”和“上机实验篇”两个部分。强化理论认知、概念理解,技能掌握、知识创新和实践应用,加强计算思维方法实训和自主学习、自我挖掘、积极创新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加本教材编写和教学成果建设的教师有孟超英教授、叶海建教授和孙瑞志教授,副教授有陈雷、马钦、陈英义、杨璐、段青玲、孙龙清、王莲芝、田立军、杨丽丽、吕春利、王庆、刘云玲、李振波、方雄武、杨颖、胡梅、阚道宏、史银雪和陈瑛博士等。大家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共同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一线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

本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注重新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各种应用,加强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理论,提高综合应用技能。

本教材此次编写再版,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需要更新的探索,更加注重其内容的实用性、启发性和引导性。在此,恳请广大师生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使我们一道在大学计算机教育发展过程中,共同探索、改进与完善。

为了配合本书教学,清华大学出版社为读者免费提供电子教案。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http://www.tup.com.cn)下载。

本教材通过登录智学苑网(http://www.izhixue.com.cn/)MOOC在线平台,可随时随地按知识点自主选择学习和完成各种自测练习。

编者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