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使命。为完成这一办学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全校师生及家长共同拟定了“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包括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

清华附小的课堂改革,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重整课堂教与学关系,旨在培养完整的人。而主题教学,恰恰是撬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杠杆。主题教学,以“语文立人”为宗旨,聚焦于儿童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整合一切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课程资源,积极挖掘母语教育的文化性,以促进儿童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共同成长,在主题交融中形成儿童的成长内核,促进儿童核心素养整体发展。

窦桂梅所带领的教师团队,立足课堂,努力探索主题教学思想浸润下的课堂新样态。本书凝聚了清华附小各个学科教师团队的课堂教学智慧与思想品质,既有主题课堂的教育理念的解读,又有异彩纷呈的课堂再现与回顾,带你走进清华附小的课堂世界,感受学习的魅力与力量。

本书分为三辑,分别是“理念·解读”“课堂·再现”“教育·展望”。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对主题教学的“立人”实质进行理念阐释。主题教学,聚焦儿童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在主题教学理念的浸润下,呈现主题课堂的三种实践样态。最后,是基于主题课堂的深入探索的教育思考和展望,三辑顺承相接,主题一以贯之。

本书站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高位,契合了主题教学“立人”的实质,也把握了课堂改革“减负增效”的内核。在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三大鲜明的特色。

一、 基于立人理念,重整教学与教育关系

主题课堂,不再仅仅聚焦在课堂教学的一隅,而且站在“立人”的高度,立足课堂,又高于课堂。这里面的“立人”,要实现“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素养”的双翼发展。主题教学在核心价值的定位与聚焦点是天下情怀。既滋养家国情怀,从家庭到民族,再到祖国,传承民族文化经典;又培养国际视野,从中国到世界,引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主题课堂前言导着儿童寻找世界的共同价值观,及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真、善、美”的精神价值,进而塑造儿童的完整人格。

主题教学所提出的语文素养,并不是单纯局限在语文学科素养本身,而是将语文素养的价值定位和精神追求聚焦在更高位的完整人的核心素养发展上。于是就先有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索,并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进一步提出语文素养的目标和旨向。

二、 基于整合思想,寻找学科与综合焦点

    主题课堂的实践探索,整合是重要的思想,也是重要的方法。整合思维的优势在于不但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立人”的教育价值追求。各个学科一定要跳出自己学科的领域,学会用更加开放的视野去审视相关的课程资源,同时寻找跨越学科边界的课程融合。

渗透式课堂,是以学科为基础,以主题为中心,将学科内的相关知识、能力组成一个有联系、有逻辑、有层次的系统,并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主题课程。融合式课堂,是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内容和活动等整合在一起,为解决同一问题提供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资源。消弭式课堂,围绕同一主题,打破学科界限,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主题来源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由师生共同参与开发或者由学生自觉发现。

三、 基于儿童立场,变革课堂教与学关系

“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是清华附小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是课堂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教与学的关系,不再简单地定义为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质疑贯穿始终,师生互动生长。学生的质疑都围绕着主题情境,不会天马行空地质疑,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深度追问,以引起学生的再次质疑,不断的循环往复,师生的思维、情感螺旋上升。由此,主题课堂已形成以“情感·思辨”“互动·生成”为主要特征,以“预学·共学·延学”为基本结构的课堂样态。

    学习,就在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的课堂中发生了……

本书是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是2014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编号为ABA14018。本书的出版汇集了清华附小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主题课堂经验和智慧,是我校主题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与学关系的实践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企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

 编者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