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1. 总体思路

将语言视为载体、信息视为内容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二元分立,它让人们形

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语言可以抛开内容,仅从“技术层面”习得词汇和语法规

则。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这种训练模式可以让学生取得进步,建立起基本的

词汇和语法框架。但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过于依赖中文解释,无法辨析单词

词义之间的细微差别;通过孤立的语法规则操练也难以写出地道的英文句子或充

分理解英文句意,语篇理解则更加困难。学生只有对历史、社会、文化等各专

业领域的重要概念体系进行过思考,有所了解,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对语篇结构的

把握能力。进入高级阶段的语言学习和翻译训练后,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摆脱二元

分立的语言学习模式、进入真实的语境、以主体为中心、从思维和概念体系的角

度强化语言能力之外,还应将他们的能力训练目标转向翻译工作所必备的思辨能

力、双语能力、人文素养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翻译知识和百科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和具备这些能力都需要尽可能真实的语言情境。微观的词句应

在语篇所处的宏观历史、文化及相关专业领域的概念体系中进行分析和理解。高

级阶段的语言学习者应建立完整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以领会篇章中丰富的社会和

历史含义,并对文本的每一处细节进行准确分析和解读。本书所选文章均来自真

实的语言情境,它们都是发生在具体时期和社会事件背景下,具有丰富内涵的语

言事件,对文章中任何词句的理解都必须将这些内涵考虑在内。以这种方式精读

文章,可为学生进入高级阶段的语言和翻译训练打好基础。

本书主要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第一,构建新知的能力,包括掌握各专业领

域的词汇和形成新概念结构的能力;第二,语篇分析能力,主要体现为语篇阅读

能力,即在语篇中把握词句的含义、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传达的思想;第

III

IV

高级英语精读教程

Advanced Intensive Reading 1

三,双语转换能力,包括词汇运用能力和双语能力。

2. 文章选择及内容提要

本书所选文章大致分为时文与经典文两类。考虑到翻译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

求,时文类文章占多数,且这些文章均出自相关领域的主流媒体或权威人物。文

章均从对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分析出发,上升到对该领域关键思想动态的理解和概

念结构的把握。

本书共包含10个单元,其中8个单元所选文章为时文,基本涵盖了社会、经

济、政治等几大领域,触及了其中关键的机制或矛盾要点。这些时文的选择以及

相关练习的设计旨在增加学生的百科知识,帮助他们获取新知,同时也有助于培

养他们的语篇阅读能力、多文体文本阅读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时文选材及内容

提要如下:

第一单元:At Climate Talks, a Familiar Standoff Between U.S. and China,选自

New York Times。文章论及气候变化问题,其僵局之所以多年无法打破,症结在

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立场是相矛盾的。学生可在语篇中了解作者的立场

和视角,并把握其写作意图。第二单元:China on the Move,选自www.projectsyndicate.

org。著名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写出了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看法,

并以极具逻辑性的结构框架呈现出了复杂的现实,词句高度凝练,信息十分密

集。第三单元:A Bit Richer,but a Bit Sicker,选自The Economist。文章分析了

美国统计局发布的关于收入、贫困与医疗保障的数据中透露出的信息,从看似

简单的数据中解读出复杂的社会动态。第四单元:The Sun Valley Conference,

选自The Snowball。文章生动再现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前,巴菲特在太阳谷峰

会上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自己对投资本质的理解、阐述科技进步与投资关系

的情景。第五单元:Big Data—How It’s Changing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he

World,选自Foreign Affairs。文章以简单生动的方式将大数据这一新科技领域内

V

前 言

专业而又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是值得学习的说明类文本。第七单元:

Regarding the Torture of Others,选自New York Times,作者苏珊·桑塔格是美国

著名的哲学家和评论家。文章就关塔那摩虐囚事件对美国造成的历史影响以及

该事件产生的深层社会心理和大众文化根源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分析,揭示出

暴力背后的媒体和大众文化消费机制。第八单元:Why We Still Need the World

Bank,选自Foreign Affairs,作者为世界银行的前任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文章

阐述了国际机构是在特定的国际秩序中产生的,当国际秩序发生变迁之际,世

界银行这样的多边组织需要转变自身职能、调整自身结构,以继续发挥作用。

第十单元:What Becomes an Icon Most,选自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文章揭

示了成功的品牌营销和美国文化内核之间的深层关系。

本书另外两个单元所选的文章为经典文本。这些经典文本涉及丰富的历史文

化背景知识,逻辑更为缜密,分析更为复杂,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

思维能力。另外,经典文本严谨的措辞、行文和谋篇也为学生提供了英文写作和

表达的典范。经典文本选材及内容提要如下:

第六单元:Fear of Public Opinion,选自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为英国

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一篇论说文。文章分析了人面对外部压力时难以独立

思考和申明自己主张的种种原因。第九单元:短篇小说He,选自Great American

Short Stories,它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代表作,讲述了一

个贫穷家庭如何对待家中智障儿的故事 。

3. 教学说明与建议

《高级英语精读教程》共两册,供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本科两个学期的精

读课教学使用。具体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如下:

VI

高级英语精读教程

Advanced Intensive Reading 1

教学

模块

课时

安排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建议教学目的

导 入

第1 节

Preparation

术语查找:让学生课前

自行搜索查找已给出的

术语和课文中其他有必

要查证弄清的术语或背

景知识,可分小组或独

立通过网络搜索、资料

查找等方式完成。除了

查出术语概念和中文对

应词,更鼓励学生进行

术语相关概念的平行文

本阅读。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思考

和构建新知的能力。

让学生为理解课文提前了

解背景知识。

让学生学习建立专业领域

术语库和专有词汇库。

Brain-storming

就给出的问题进行小组

讨论,每小组请1~2 人

发言。充分利用上一环

节查找的术语和相关信

息,并引导学生将本单

元主题与自己的生活经

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

而引发他们对该主题的

思考并提高对相关内容

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形成

观点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课文讲解与讨论

第2~5 节

的前半段

III. Application

Task 1 Presentation

根据所给的关键词,让

学生在讲台上进行内容

较为深入的演讲;之后

由其他学生提问,教师

点评演讲的内容及表达。

培养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

的能力,并让他们提供内

容充实、逻辑严密、语言

精练的演讲。

第2 节I. Points and Structure

听文章的音频,迅速了

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部

分细节。该部分可放在

课文学习之前完成,

Task 1 和Task 2 需各听

1~2 遍录音之后完成。

Task 2 也可以作为对全

文的回顾,在课文讲解

结束后完成。

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信

息、分辨信息主次及把握

文章逻辑结构的能力。

第3~6 节Text

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理解与讨论。

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与阅

读能力。

VII

前 言

续表

教学

模块

课时

安排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建议教学目的

课 后 题

第7~8 节

II. Words and

Expressions

Task 1 Blank Filling;

Task 2 Cloze

指导学生完成此部分练

习。该部分练习有些出

自文章中的语句,有些

则来自真实的语料。

培养学生在真实复杂情境

中通过近义词辨析、词汇

惯用法及常用表达、语法

结构以及语篇逻辑判断等

综合因素还原和补充信息

的能力。

III. Application

Task 2 Translation

指导学生完成英汉、汉

英翻译。

英汉翻译:检查并巩固学

生对文章的理解。

汉英翻译:让学生运用本

单元建立起来的概念和所

学单词处理真实的汉语语

料,学会去伪存真地阅读

并分析文本有效信息,初

步确立译信息而非译字词

的概念。

由于体裁原因,部分文章篇幅较长。课堂上,教师可以视情况讲授分析一

半,另一半由学生在课下阅读,并将问题带回课堂讨论。总体来说,完成一个单

元的教学大约需要8课时,全书10个单元足够一个学期的教学之用。

4. 词汇学习建议

本书并不提供英文词汇对应中文解释的传统词汇表。理由如下:

首先,从学习方法上来说,这样的词汇表提供的信息很有限,并且容易误导

学生去“背单词”。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养成了背英语单词的汉语意思并把汉

语意思生搬硬套到英文句子中的习惯,而这样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以及表达时

的词不达意。进入高级阶段的语言学习和翻译训练后,教师要花很大的力气让学

生去改掉这种不良习惯。如果再提供具有对应中文解释的词汇表,只会进一步强

化学生的不良习惯。

VIII

高级英语精读教程

Advanced Intensive Reading 1

其次,什么是“生词”?怎样的词才应当列入词汇表中?“生词”的概念本身

就是模糊甚至是错误的。它到底是指学生第一次遇到的词,还是一些如teeth这样

的简单词?teeth这个词的含义丰富、用法多样,如果学生只记得它的中文意思

“牙齿”,如何能理解课文中出现的“legal teeth”?更不必谈在口语和翻译中

去灵活地道地运用了。这类词汇学生虽然“学会了”很多年,但仍然不会正确

使用;换了搭配,也不能正确判断它的意思。若教师教学时只关注“生词”,就

很难要求学生去注意积累更多“熟词”丰富而地道的用法。而在阅读和实践应用

时,关键却在于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和地道运用这些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

的“熟词”。

更好的词汇学习方法是将单词还原到文本的具体情境中去理解和记忆,这就

需要有意义的线索,即上下文,供大脑检索。这也是为什么语言家们都强调外语

学习时需要大量阅读,单词的含义必须在大量阅读中,也就是丰富多样的语境中

才能得到全面理解和准确运用。本书的Blank Filling题型就将重点放在对词汇的

立体和动态理解上,引导学生注意词义的多样性,在语境中通过英语思维来理解

词义。

积累词汇时,没有统一的词汇表不等于没有词汇表。学生应当建立属于自

己的词汇本,这样最切合他们的具体实际,而不是背诵现成的词汇表。编者建

议学生将词汇分为“专有词汇”和“普通词汇”,并采用不同的学习和积累方

法。专有词汇为各专业领域的特有概念,一般出现在本书每单元前的Preparation

表格中。例如,本书第一单元的Kyoto Protocol在汉语里的标准译法为《京都议

定书》;或者verify,在气候变化领域也是常见的专门概念,通行译法为“核

实”;又如legally binding和expire这样的法律领域专有表达法,虽然binding和

expire在普通词汇中也有其他用法,但在法律领域有专门的意思。对于这类专有

词汇,建议学生制作卡片集,按照专业领域进行分类。比如可以从本书第一单元

起,制作气候与碳排放、法律这两个领域的单词卡片,此后在课堂和课外阅读与

听力等各个输入渠道中一遇到这两类单词,就补充到卡片中,这样长期坚持下

IX

前 言

去,对专有词汇的积累大有帮助。词汇的背后更有百科概念,如能分门别类,

这些零散的概念终将结为百科知识网络,帮助学生迅速准备翻译知识并胜任各领

域的翻译任务。

普通词汇的积累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记忆新词。对于第一次遇到的生

词,如inconclusive,学生可以记下英文解释或例句(最好不要记单一的中文释

义,除非是一些指代单一的名词,如envoy就是“特使”,没有其他含义。)。

对于多义词,学生可以多记几个不同释义的例句,以便将来复习。

第二阶段,熟悉词的新用法。比如spell out his conditions,学生也许早就认

识spell,但spell out 此处的意思不是“拼写”,而是“解释”,如果这个用法是

第一次遇见,也需要记入词汇本。还有一些学生大致知道意思,但细想又不甚清

楚的单词,如 For a legally binding agreement to take hold, it’s going to be absolutely

critical that it applies to all the major players,这句话中的短语take hold,虽然take

和hold都是学生早已熟悉的简单词,但能否用英文准确解释该短语在此处的意

思呢?如果不能,就需要去查英文辞典,并将这个短语记在词汇本中。

第三阶段,熟练运用。见到一个地道的表达,问问自己能否不假思索地在

口语或翻译中熟练使用。如“设想”,自己在说话时是否会想到用envision?或

者“包括”,除了include,自己是否能想到用encompass?如果不能,那么这两个

可能早就“认识”的单词也需要记在词汇本中。能否烂熟于心,能否熟练运用,

是否有必要记录在词汇本里,只能自己把握。还有一些表达法,如deal-breaker,

enduring feature,the conference is hijacked,见到时都可以理解意思,但自己说话

或写作时却不一定能想到。多积累一些这样的普通词汇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语言质量,使语言输出更为多样和地道。

在技术手段上,使用纸质笔记本和卡片的方法相对传统,经过几年的高强度

学习,仅仅是普通词汇就可能会积累数十本笔记本和大量卡片,检索困难、重复

劳动,并且容易丢失。建议学生除了使用纸质笔记本和卡片之外,也可考虑使用

X

高级英语精读教程

Advanced Intensive Reading 1

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电子笔记或者单词记忆软件,创立自己的电子词汇本,以便

随时复习并监控复习进度。教师可以适当监控学生的词汇学习,定期或不定期在

课堂上抽查、展示并讨论做得好的学生的纸质笔记本与卡片或电子词汇本,解答

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书从选材、习题设计到课堂实施都全面贴近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输入与输

出。虽然本书已经经过多轮试用,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但文章涉及面广,真实

语料中的语言现象又十分复杂,错漏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