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人类为了生活得更好,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其生活、生产过程就是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如棉花加工成布匹,粮食加工成食品,木材加工成桌椅,金属材料加工成机器。产品不同,所选择的原材料不同; 同一种产品,也可能用不同的材料制作; 不同的材料其成形方法也不同。工程材料是论述工程上常用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近机械类等专业的必修课。学习工程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选择材料、用好材料,材料在性能方面有哪些特长,就应该发挥它的特长(如强度高、硬度高、塑性好、韧性好等)。材料的性能与成分有关,主要取决于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性能,同一成分的材料不同的组织结构也会有不同的性能,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就会改变材料的性能。百炼改变了成分,千锤改变了组织结构,千锤百炼改变了材料的性能。因此,掌握了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就知道了材料的性能。学习“机械工程材料”课程要建立起成分—组织结构—性能—应用这个循环,目的是为了应用,重点是组织结构。

纯金属作为结构材料,其性能特点是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制作机械零件强度、硬度不足,塑性、韧性有余。因此,强化是“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主线,本书都是围绕如何强化纯金属来编写的,如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形变强化、第二相强化、马氏体强化等。每一种强化方法都是为了改善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善材料的性能。要学好本课程就要弄清楚各种强化方法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抓住强化这根主线,抓住各种强化方法的本质是对组织结构的改变从而改善了性能这个特点,才能更好地选择材料和应用材料。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其内容与实际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先有实践后有理论,基本概念多且抽象。要学好“机械工程材料”,要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做好实验、实习,要结合身边实例、生活实例、课本实例来学习。

本书由河北工程大学王建民教授主编,高术振任副主编,北京联合大学徐平国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河北工程大学李河宗、吴弘、李丽。对本书编写做出贡献的还有河北工程大学牛兰芹、张建宇、刘照等。

本书由北京科技大学倪晓东、沈阳大学张钧主审,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