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2007年5月和2011年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作者主编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及其修订版《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2版)》教材,这两本教材分别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第1版教材还被评为2008年度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进入2015年,为适应高等学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与教材同步改革的需要,并动态跟进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新发展,作者又及时修订与出版了《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3版)》。

全书共分11章。第1章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介绍微型计算机的6个发展阶段,其中,对Intel公司的TickTock模式、1971—2011年晶体管数目按“摩尔定律”增长的规律以及影响计算机性能设计的因素等技术发展趋势,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描述;详细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运算基础。第2章为微处理器系统结构与技术,介绍CISC与RISC的技术发展,解析8086/8088微处理器编程结构、引脚信号与功能以及系统工作模式;在介绍8086/8088的存储器与I/O组织的基础上,采取“化繁为简”、“渐进细化”的模式和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Intel 80x86及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还简明介绍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第3章与第4章分别介绍Intel系列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以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第5章详细介绍存储器系统,包括32位和64位接口以及内存的技术发展。第6章为浮点部件,简要介绍80x86与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的浮点部件。第7章为输入输出与中断技术,对中断响应过程进行十分清晰的解析。第8章为可编程接口芯片,详尽地分析82535、8255A、8250、0832与0809等常规芯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编程应用。第9章为微机硬件新技术,介绍超线程技术、多核技术、主板芯片组以及总线的技术发展。第10章介绍多媒体外部设备及接口卡。第11章为新编的最新技术篇章——多核计算机,详细地介绍发展多核的途径和主要考虑因素、多核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与组织结构,以及多核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配合教学,特编写了与主教材配套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3版)——教学指导、习题详解与综合训练》,本书包括教学指导、习题详解与综合训练3个部分。在第1部分教学指导中,对全书11章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以及重点与难点的掌握,都给出了明确说明;在第2部分习题详解中,给出了全书习题的参考答案;第3部分综合训练可以根据教学时数选用。

本书由李继灿教授负责全书的大纲拟定、编写与统稿。参与部分章节文字修订与审校工作的有沈疆海、吴俊、张怀治、方小斌、孔笋、李爱珺等。在此,作者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与疏漏之处,恳请广大高校师生与读者给予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补充和修正。

李继灿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