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本教材是为本科院校经管类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编写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新颖性和前瞻性。现行经管类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多数采用《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教材,课程设置及课堂教学与培养目标脱节,由于没有会计后续课程,使得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设置“会计学原理”课程,被动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所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办法等方面对“会计学原理”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改变仅仅从会计专业基础课的角度教授课程内容,应从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角度,赋予教学改革创新的新思维、新视角。明确经管类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目的并非为学习专业会计课程打基础,而是立足于通过“懂会计”为其专业服务,重点是能够根据会计报表解读相关会计信息,并能够对财务报表包含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从而达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的目的,将“会计学原理”课程改为“会计与财务基础”,真正满足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需求,是未来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的方向。考虑到经管类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教学中对会计与财务知识点的要求要低,在内容及描述上我们力求简洁、突出重点,兼顾非专业教学特点,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教材对理论方面叙述较少,突出实例分析;在表述上,力求语言平实、简练、通俗易懂。首先介绍会计基础知识与实务,然后介绍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提高。本教材主要具有如下特色:

(1) 内容新颖全面,契合了最新会计制度变化。本教材以最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有关具体准则以及税法等规定为基础,结合我国新会计制度、财税制度以及重大会计改革的时代要求,增加了2014年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及解释,如《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新增)》等内容。从现实经济活动中搜集会计教学素材,内容涉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最新会计实务案例,着重阐述会计、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满足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教学目的为目标,及时吸收会计、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力求教材内容的更新与会计改革的实践同步,确保教材宜教易学的体系和风格。

(2) 编写体例丰富,坚持教学改革创新导向,突出了实务教学与能力开发。本教材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研究成果,同时也是一本致力于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创新的教材。本教材编写充分考虑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紧密联系非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实际,体例上设计了学习目标、本章小结、思考题及练习题等实务内容,所举实例均为最新与规范的会计、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方法,突出应用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手段和会计与财务技能训练,以提升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本教材由李健、程仲鸣编著,全书共分10章,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李健教授负责第一篇(第一至第五章)的编写;程仲鸣教授负责第二、三篇(第六至第十章)的编写。李健教授负责教材的总体框架设计、编写大纲的拟定以及全部书稿的审定、总纂等工作。为方便各高校教师开展教学,本书配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包括电子课件、课后习题答案等),教师可通过http://www.tupwk.com.cn下载。

本教材在编著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基础会计与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相关书籍和论文资料,限于篇幅未能全部列明,对于主要参考文献附于书后,在此谨向出版单位、所有作者一并致谢。因水平所限,对本教材编著中存在的不足或疏漏,祈望广大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编者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