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前言
自2013年本书第3版出版至今,三年时间已经过去,作为一项周期性的例行工作,第4版的修订如期展开,这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求新需要,因为很多学校要求所用教材不能过于老旧,教师应尽量选用新版教材。另一方面,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有些过时,没能反映我国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有些素材空洞抽象,有凑篇幅之嫌;还有一些素材表达过于笼统含糊,在教学和考试过程中都难以有效利用。因此,本次修订的总原则或总目标是:务求使教材的内容更加新颖、素材更加务实、表达更加明确。
为了使教材的内容更加新颖,本次修订在物流信息技术中增加了“物联网”和“云计算与大数据”;在装卸搬运机械中增加了“自动导引车”和“码垛机器人”;在分拣作业方法中增加了“自动分拣”;在物流政策中增加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同时,在第十六章增加了“互联网+物流”取代原有的“电子化物流”;在行业物流中增加了“冷链物流”和“应急物流”,取代原有的“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军事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将第二篇的两个案例替换为我国的顺丰速运和海尔物流;并删除了“托盘的流通”以及一些过时的分类方法。
为了使本书的素材更加务实,本次修订在第一章增加了“物流的价值”和“物流学科的研究内容”,分别取代“物流的性质”和“现代物流理念”;在第二章增加了“区域物流规划的内容”,用“我国国内物流管理的内容”取代原有的“煤炭和石油分布与物流”;在第七章用“物流园区”取代原有的“物流中心”;在第九章用“流通加工的类型”取代原有的“流通加工的内容”;在第十二章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改写了“物流成本的控制”;在第十六章用“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取代原有的“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同时,删除了包装标记中“原外贸部编制的收货人唛头”“包装作业的技术原则”“包装机械的分类”“包装机械的基本结构”;删除了第九章“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整个第四节“物流信息系统化”;删除了第十二章“物流企业的组织手段”。
为了使行文的表达更加明确,本次修订改写了“集装化的经济意义”;将“装卸搬运的技术装备”单独整合为一节;给“运输的作用”增加了小标题;删除了“仓库内部的规划技术”;扩充了“物品的检验技术”;压缩“自动化仓库”的篇幅并将其归入仓库的分类体系;增加了“物流信息的功能”和“物流信息的经济特征”,分别取代原有的“物流信息的特点”和“物流信息的作用”;对“配送的作用”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增加了配送中心分类的依据;重新改写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规范性地调整了“第三方物流的特点”“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好处”“第三方物流的效益源泉”和“社会价值”。
此外,本次修订中也尽可能多地增加了“物品”称谓的使用量,但这种修改只能凭感觉,很多听起来不习惯的地方还是保留“商品”“货物”等称谓,比如,将“商品营销”改称为“物品营销”,将“货物运输”改称为“物品运输”,总觉得还是不太合适。
本书从初版到历次修订,所参考的文献难计其数,为了节约篇幅,只能择其重要者罗列部分,肯定是挂一漏万。本次修订将“参考文献”增加“主要”二字,就是为了表明还有很多文献未列其中,在此向遗漏或过往的所有文献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回想十多年前本书初版时,作者正当年富力强,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也不觉辛苦;如今年近半百,精力也大不如前,特别是眼睛开始老花,无法长时间工作。因此,本次修订是由深圳大学的周启蕾教授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许笑平副教授合作完成的,由周启蕾提出修订的总体原则和目标,具体的选材和文字加工基本全部由许笑平完成。
本次修订历时半年之久,虽然尽了最大努力,总体也比较满意,但毕竟两位作者的水平和能力都十分有限,书中肯定仍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周启蕾 许笑平
2016年12月16日
于深圳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