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基于最佳证据的公考实践

自从我国推行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以来,公务员岗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参与竞争。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更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公务员的考试录用方式,为广大有志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考生提供了最佳的职业轨道。尤其是对于广大应届毕业大学生而言,参加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同等重要的考试。

现在,在大学校园里,处处可见备考各级机关公务员考试的考生。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和高校大学生培养目标等诸多因素限制,相当一部分考生缺乏针对公务员考试的课程指导,这直接导致了许多考生因复习方法不得当而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能够得到正确的备考指导方案成为广大学生的迫切要求,研究并编写一套完整的公务员考试解决方案也成为形势所亟须。

历年各级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的招考简章都会包含类似这样一句话: 本次考试不指定辅导用书,不划定复习范围。实际上,这句话是在提示考生,公务员考试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以下简称其他考试)等在能力评价和考试范围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 公务员考试侧重评价考生的行政能力

通过这场考试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考生的灵活性、原则性、思想性。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例,虽然该科目最终是以考试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该科目绝对不是为了考查考生掌握了多少具体学科的知识,其本质是一种测试与评价潜在能力的测验。通过这场测验来预测考生在未来行政管理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在多年学习、工作和实践中积累的。因此,该科目实际上是一种人才测评的工具,测评的是考生的能力和素质。具体来讲,就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潜质。

二、 其他考试主要评估考生的技能水平

其他考试与公务员考试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他考试具有明确的复习范围。换句话说,就是考生可以明确考试的范围和内容。明确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下功夫复习,取得高分甚至满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认真分析近些年的国(联)考真题我们不难发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绝大部分题目难度并不大。但是,其时间紧、题型多、题量大、知识点杂、设问方式多样等特点让考生在应考的过程中手忙脚乱、无所适从。通常情况下考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百分之百完成。其题目的难易程度呈跳跃式不规律变化,有难有易。根据统计结果来看,一套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有极难题10%左右,难题60%左右,容易题30%左右。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复习这场考试?在考场上又该遵从什么样的原则?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回顾一下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与齐国众公子三局两胜制赛马,将马分为上、中、下三等。比赛开始后,田忌用下等马对付齐国众公子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付齐国众公子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付齐国众公子的下等马。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如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决方案

前言一、 充分了解自身优(劣)势是获取比赛成功的前提条件

田忌在应战之后非常理性地分析了自己马匹的情况,谨慎地将马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这个等级的划分不仅说明田忌对自己的现实情况非常了解,更说明田忌内心对比赛对手情况有基本预估。

二、 制定切实可行的比赛方案是获取比赛成功的根本保障

田忌赛马的故事能够流传至今,与其战略制定密切相关。在故事情节中,田忌没有贪图三场全胜,而是用最小的牺牲(用自己的下等马应战齐国众公子的上等马)来换取整场比赛的胜利,其谋略和智慧令我们叹为观止。    

事实上,如果考生想在公务员考试笔试中(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取得成功,那么需要遵从的原则和田忌赛马中体现出来的原理是一致的。

“胜出对手即为最优选择”。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考生在120分钟的时间约束内,面临的题目通常为120~135题。这些题目中,通常有30%左右的容易题,还有60%左右的难题和10%左右的极难题。除去涂卡时间10分钟(实际涂卡时间可能会更多一些),实际做题最多也就110分钟。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利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完成一道题目,这必然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因此,考生必须明确的原则是: 相对最好原则。通俗地讲,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争取尽可能答出、答对更多的题目。因为公务员考试的规则与田忌赛马的规则是一样的: 强于对手即胜出。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和考试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考生必须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分为五个测评单元,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就应该明确自己究竟在哪个单元比较擅长、在哪个单元相对薄弱。同时,在考试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将“黄金时间”分配给自己较擅长的单元,以保证较高的正确率。

第二,考生必须制定可行的备考方案和应考方案。

(一) 必须在复习的第一阶段尽可能地去突破更多的考点

这一阶段要求考生精读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章节复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全部知识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必须搞通、搞懂教材上所有例题和练习题。这些题目极具代表性,可以有效培养考生的“题感”,并帮助考生初步建立解题模型。

这一阶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提高正确率。即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先暂不考虑这场考试的时间约束,只考虑作答正确率。只要你能够保证答对题目,就完成了这一阶段的目标。

(二) 必须在复习的第二阶段利用第一阶段学习到的理论解释题目

公务员考试复习的第二阶段本质是第一阶段的升华和增强,这一阶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提升解题速度。要求考生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最大程度地提升解题速度,以应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题目多但作答时间少的困境。

有的考生将复习的第二阶段称为“刷题”阶段,这样的说法没有错误。到目前为止,应对我国各种考试,“刷题”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本质上,“刷题”是一种在掌握了某一学科基本理论之后的强化复习方法。

然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与其他的专业科目不同。这是因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并不是一个学科,这就决定了它并不像我们所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之类的科目有明确的理论体系。所以不同学者写出的辅导书的理论体系不尽相同。有的考生在复习的第一阶段使用一种辅导用书,在第二阶段又使用了另一种辅导书。这直接导致了第一阶段的复习成果很可能无法使用到第二复习阶段。这样的情况广泛存在,对考试非常有害。

因此,推荐考生在复习第二阶段采用本书的姊妹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题型规范化解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标准题型规范化解析》与本书实现理论体系完全打通,相互呼应。能够真正做到以本书为理论基础,实现对各类题目的规范化解析。这样的做法对于深化第一阶段的复习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市面上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书很多,本书作者利用七年的时间对市面上的主流公务员考试书籍进行了跟踪调研和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图书提供的解决方法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复习成本较高。同时,这部分书中的理论和内容甚至不能为考生提高成绩提供更多的帮助。相反,会误导考生按照专业学科的思路来复习。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帮助考生提高成绩并取得成功呢?在本书中,我们倡导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最佳证据的公考实践”。也就是说,本书的所有题目均建立在历年国(联)考真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和归纳,将题目分类。通过不完全归纳法,为每一类题目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在每一场国(联)考结束后,作者都会将试题分类,利用题目验证每一类题目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基于最佳证据”。

考虑到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背景考生复习该科目的成本和难度,本书配置了40余个通俗易懂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考生深刻理解行测科目中的复杂知识点以及一些具体题型的解决方案。所以,各位考生务必在复习的过程中真正吃透案例,从案例中领悟解题方案的要义。

正确作答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每一道题目,本质上都是在体现考生运用逻辑思维严谨思考并做出正确选择的过程。规范化的真题解析可以极大程度培养考生良好的思维。因此,在编写本书时,作者还对每一类题型的解析都制定了相应的解析规范。每一道例题均严格按照规范来解析,不仅培养了考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更体现了命题人的思维。

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所遵循的逻辑是不同的。本书取名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决方案》,其核心内容落在“解决方案”四个字上。实际上,“解决方案”可以理解为解答不同题目的具体解决方法。本书首先对行测科目所涉及的题型重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然后归纳总结了作答每一类题型的“解决方案”,最后由“解决方案”映射到“题型”来指导答题,这也是本书的创新之处。本书的解析尽量避免用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来解释题目,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复杂的问题。书中的解题方案,对于考生解答大部分行测题目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解答行测科目的绝大多数题目涉及的不是知识面的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但小部分题目可能会涉及专业知识。而我们不能要求考生熟知每一个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考生无论是在复习过程中,还是在考试过程中,都要学会权衡利弊、顾全大局。考生在复习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必须明确一个问题: 为作答某类题目所付出的成本和实际收益是否在合理的预期范围内。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已经对建议选修的内容进行了利弊权衡。比如,极少部分的“逻辑判断”涉及“普通逻辑学”的知识,我们仅就题论题,讲解一些对做题有帮助的简单的逻辑学基础知识。但是,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某一道题目与专业知识联系越紧密,其质量就越低。相应地,能够反映出考生能力的要素也就相应降低。所以,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考试过程中“权衡利弊,适当舍弃”是一条重要的应考法则。

受限于时间和作者的水平,本书在所难免会有一些疏漏之处,恳请读者将书中的问题编写邮件发送到作者的电子邮箱leejiannan@vip.qq.com予以批评指正。

在此,希望各位考生能够通过本书的复习,不仅仅是得到一份工作,更是收获一种能力。毕竟个人能力才是终身陪伴并服务于大家的体现自身价值的有效工具。最后,真诚地祝福参加本年度各级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李剑南

2020年8月21日于昆明